纪检卫士勇担当 扶贫路上不了情
纪检卫士勇担当 扶贫路上不了情
——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干部刘厚贵扶贫纪实
“农户散养猪、绿色食品、肥而不腻、肉质鲜美、品质优良、价格不变,25元一斤。”春节期间,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二份子乡厂汉此老村第一书记刘厚贵又开始在微信群、朋友圈帮助村民们推销土特产了。
“有为才有位”。如今的刘厚贵在村民们心中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这全得益于他在驻村的每一个日夜里,全心全意为老百姓着想,带领村民想方设法脱贫致富的点滴付出。
厂汉此老行政村隶属武川县二份子乡,下辖12个自然村,全村共644户1712人,其中贫困户55户129人。2018年3月,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干部刘厚贵被派往厂汉此老村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
一直以来,厂汉此老村的贫困户主要依靠政策兜底、易地搬迁、生态补偿等转移性收入作为生活来源,这些收入仅够维持村民的基本生活,一旦发生大病大灾就很容易出现返贫现象。
如何尽快摆脱贫困现状,让贫困户乃至全村百姓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如何做到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带着这些问题,上任第二天的刘厚贵就利用驻村业余时间,陆续跑遍了二份子乡15个行政村,实地了解各村产业发展情况,并同步开始试验产业项目。
2018年5月份,为了尽快帮助村里走上产业脱贫之路,他和昔日战友自筹资金10万元,试种了100多亩红莴笋,可是由于品种和当地自然气候的原因,试种失败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刘厚贵总是拿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他说,“扶贫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种植莴笋虽然失败了,但这个经验教训也让我更加冷静下来,不能急于求成,要多听、多看、多思考。”于是,他再一次深入各村走访村民、向养殖大户咨询了解情况,反复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开始转变思路,调整产业扶贫方向。
2018年底,经村民代表大会共同商议,决定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实行托管托养来发展村集体养殖业。2019年3月份,村里用2018年度百企联百村帮扶资金、市纪委监委帮扶资金、市扶贫基金会帮扶资金共计20万元,从张家口购买了一批西蒙特尔品种牛和猪仔,托管在驻地恒鑫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确保帮扶资金合理利用,引导鼓励村民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
“刘书记,我们扶贫点合作社散养的农村猪马上要出栏了,你让我养了那么多猪,光靠合作社自己去卖,销不出去可咋办啊?”2019年中秋节前夕,养殖专业合作社王军恒经理找到了村委。
合作社犯难了,村民开始担心了,村干部和刘厚贵看在眼里更加着急。
“大家好,有谁要买农村草地猪么,纯天然、无污染……”,为了尽快推销,刘厚贵把叫卖广告发到了“市纪委监委办公群”和微信朋友圈,“这是我驻在村托管托养的合作社散养的,帮助合作社就是帮助了村里的贫困百姓,能够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我们室一共要40斤腰条。”“我在外地出差,给我留10斤后座。”“记得给机关食堂送上一头。”“我们商量好了,驻村第一书记每人要20斤。”……
同事和朋友们一边通过电话或微信认购,一边将消息转发到不同微信群、朋友圈广泛宣传、帮忙推销。没想到,生怕卖不出去的10头出栏猪,仅用两天时间就全卖光了。尝到甜头的刘厚贵又多方协调联系,与维多利商业集团达成初步协议,拟在其下属的八个超市设立农产品专柜,将产品全面推向市场,把藏在后山的纯正土特产变成市民餐桌上的健康美食。
在村委带领下,2019年全村除了售卖葵花子15万斤、荞麦1万斤、土鸡蛋百余斤等,重点以养殖种植农村猪牛羊肉、土鸡、药材等土特产闯出一条致富门路,累计销售额达45万多元,实现户均增收2600余元。
“感谢市纪委和纪检干部这几年对我们村的大力帮扶,尤其是给我们派来了第一书记,实行合作社托管托养以来,村民们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家家户户都用上手机啦,有几个贫困户还买了小汽车,这要放在以前,可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啊!”村党支部书记冯中义激动地说。(口述/刘厚贵 整理/杨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