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纪检人,冲锋在“疫”线
“作为医务工作者,又是一名纪检干部,我愿意为患者,挡在疫情之前!”这是郑州大学五附院内科一党总支第二党支部纪检委员、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张淑凤同志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初期请战的一句话。
主动请缨战“疫”,坐镇“发热门诊”。河南毗邻湖北,武汉、郑州是两个相隔最近的中国特大交通枢纽,疫情来袭,其势汹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3日,郑大五附院作为河南省卫健委指定的设置发热门诊医疗机构,高效率调配防护物资、药品设备,第一时间改扩建发热门诊,调配充足医护人员进驻,张淑凤主动请缨,担任这支队伍的“领军人”。
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她以最快的速度制定出严谨的防控方案,组织完成发热门诊的各项设施完善、统筹安排人员梯队、组建专家组,完善诊疗会诊流程、人员培训等等。她几乎24小时不间断地处理各种工作事项以及突发状况,与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团结协作,完成所接诊发热病人规范诊疗、严格排查,做到了医务人员“0”感染,保证了发热门诊有序运行。在做好医院科室工作的同时,张淑凤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先后从科室派出6名同志参加了河南省援鄂医疗队和对口支援周口医疗队,为救治当地患者、控制医务人员感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有张主任坐镇,我们就有了主心骨!”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如是说。
已经57岁的她,三十余年战斗在感染性疾病防治第一线。2003年,她作为河南省、铁道部非典防控专家确诊河南省第一例非典病例,义无反顾奔赴北京备战小汤山,不辞辛劳赶往内蒙古督查非典防治,荣获抗击非典“劳动模范”及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等荣誉;作为河南省艾滋病救治专家组成员,她多次到省内艾滋病高发区督导防治、培训讲座;作为河南省流行性疾病专家组成员,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疫情的防治工作做出过重大贡献。
白衣“纪检人”,冲锋在“疫”线。纪检队伍是党的政治部队,作为一名医务专家中的纪检干部,张淑凤在工作中始终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扛起政治责任作为首要任务。工作中讲原则、有方法,坚守政治高线,固守责任防线,严守安全底线。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她先后接诊患者2000余人次,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无数,从疫区出来的红码人员(密切接触者)、发热的无主病人、精神不正常者、艾滋病患者等无人接管又不能放走的“可疑病人”,经张淑凤多方联系协调,最终一一得到妥善安排。发热门诊的病人普遍焦虑,面对带着情绪的就医者,沟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她总是多管齐下,在治病的同时给予患者安抚慰藉、心理指导……她说:“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张淑凤每天起早贪黑,陪伴最多的是发热病人,操心最多的是病人病情,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加强疫情防控……这段时间,她吃住在医院,克服头疼、血压升高等身体上的不适,一心扑在工作上,基本没有时间来陪伴家人。老父亲在春节前进行了手术,作为女儿她本想回老家陪伴过年, 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身为医务人员、纪检干部的责任感,让她选择了留守。面对不断增多的发热病人,她身穿厚重的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直和大家在一起为生命守望,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只能通过电话来寄托……
履行纪检职责,做实防“疫”工作。“物资就是弹药,一定要物尽其用”,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刻,不断涌入的病患和日益增加的工作量,使防护装备成为稀缺资源。她一面要求大家勤俭节约, 防控物资定岗按需控制发放。另一方面为了最大限度提高防护服的利用率,她带领“发热门诊”的同事们上班前和上班期间不喝水,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同时,积极向上汇报争取物资、联系渠道接受社会捐赠,在她的努力下,“发热门诊”防疫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她时刻不忘自己是名“纪检人”,加强对社会捐赠物资的监督管理,确保廉洁安全、阳光发放,把这些爱心满满的物资,一个不少送到一线医护人员手里。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规范诊疗程序和严肃工作纪律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她挑起科室“一岗双责”的重担,狠抓支部、科室纪律作风建设,敢说敢管,敢于“红脸”、“出汗”。每次科室交班晨会上,她都要强调工作纪律,明确工作职责分工,要求“发热门诊”全部医务人员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进行操作,防控工作不过夜,任务落实不打折扣。 她不断和支部党员、科室医护人员沟通,一方面指出在纪律要求中应注意的薄弱环节,督促改进落实;另一方面关心同志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平时,她一直把作风清廉、办事公道作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准则,在日常诊疗中,她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恪守医德规范,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廉洁行医,时时处处维护患者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017年、2019年荣获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所管理科室一直没有责任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
“我愿意为你,挡在疫情之前;我愿意为你,驱赶黎明前的黑暗!”秉承着这句承诺迎难而上、直面病毒,让张淑凤成为患者眼中的“天使”。“很累,但值得,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在这关键时刻,我不带头谁带头!”,也让她成了一名冲锋在“疫”线的最美“纪检人”。(李振伟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