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暖人心 贫困户感恩送锦旗
——磴口社保局驻沙金苏木巴彦套海嘎查第一书记 杨赛音
2019年12月27日一大早,沟心庙村村民李佃成与妻子将一面写着“为民解忧办实事、人民群众好公仆”的锦旗送到村委会第一书记杨赛音同志手中,以表全家的感激之情。
李佃成是巴彦套海嘎查(原名:沟心庙村)的村民,2015年底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9月李佃成在磴口县医院就诊时查出癌症,家人得知后,立即带他到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报销时遇到了难题。因为就诊有严格规定,必须先到县级医院市级医院再到自治区级医院,他没有按照就医流程和相关规定,直接到自治区肿瘤医院就诊,也没有到县医保局办理异地就诊备案手续,也不清楚报销事宜。驻村第一书记杨赛音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医保局取得联系,说明李佃成家庭的实际困难,并驱车带领李佃成到县医保局、民政局窗口办理报销、申报大病救助事宜,同时将相关资料报送苏木民政办申请了临时救助。去年12月,李佃成通过复查发现癌症转移,杨赛音向乡里申请为李佃成妻子丁爱林办理了低保。
胡吉恒是沙金苏木巴彦套海嘎查的村民,2015年被识别为贫困户。胡吉恒家小孩胡利斌患有慢性肾炎,在公立医院经过两年多治疗病情已基本稳定。然而在2018年,小孩慢性肾炎复发,他听说私立医院治疗效果好,就带着孩子到私立医院治疗,可私立医院每月花费近两千元,还无法报销。胡吉恒每年只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高额的医药费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举步维艰。杨赛音按照乡党委和乡政府的部署,自驻村以来,多次到他家中走访慰问,了解小孩的健康状况。小孩住院后为他们申请了临时救助,联系企业和社会帮扶,对他们生活上的困难都尽力帮助解决,考虑到他们到县里路途遥远,还经常为他们“跑腿”办理医疗报销。
胡吉恒激动地说:“虽然我儿子的病花了很多钱并且造成生活上的困难,但杨书记为我们申请了临时救助及社会企业的帮助。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人民政府!所以我发自内心地送来一面锦旗!”胡吉恒的妻子深情地说:“锦旗虽然不值钱,但是它代表我们全家人对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的感激之情,感谢驻村干部对我们家无微不至的照顾!”
崔双筛是沙金苏木巴彦套海嘎查的村民,2015年被识别为贫困户。2018年春节劈柴时,不小心将小拇指砍断,当时他并不知道政府已为他代缴了意外保险,只是随便包扎了一下,到私人医院就诊,并接受断指再植手术。一段时间后,他到村里办事,杨赛音看到他的手指被纱布包扎,便询问他,崔双筛告诉他砍柴时砍断手指,并到私立医院就诊手术。杨赛音告诉他,每年政府代缴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00元中,有180元是意外保险,他属于意外受伤,可以办理意外医疗费用报销。杨赛音还主动联系人寿保险为他办理医疗费用报销。崔双筛激动地对驻村工作队队员们说“感谢你们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让我家能够渡过难关,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
扶贫无小事,事事皆系民。“他们送来锦旗,让我有些意外,总觉得没有帮助他们做多少事,问心有愧,看到这面锦旗,想到平时做的这些小事还能让村民记在心里,心里不禁泛起了一阵阵莫名的激动。”杨赛音感动的说。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杨赛音自任职于第一书记以来,努力践行“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理念,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时刻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应有的清正廉洁作风,对贫困户做好精准施策,做好入户走访、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为精准扶贫工作不遗余力挥洒着汗水。杨赛音说:“处于困境的人,心灵极为脆弱,我们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关怀,让陷入贫困中的群众看到曙光、重塑生活信心。要时刻关心这些贫困户,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更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要根据贫困村民的具体情况,力所能及、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他们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磴口县纪委监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