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开放拉法口岸,平常事
埃及重新开放拉法口岸,引起关注,也引起误解。
值得关注的是,埃及的确恢复了拉法口岸的基本功能,即发挥埃及同巴勒斯坦加沙唯一陆地边界通道的作用。在此之前的4年,哈马斯单方面控制下的加沙基本上处于被封闭的状态,人员和物资进出都受到极为严格的限制。
拉法口岸恢复开放,也引起了一些误解,即埃及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要变化,加沙百姓从此可以通过拉法口岸在加沙和埃及之间自由走动了。
加沙同埃及有着特殊的地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在地缘上,加沙同埃及的边界长度仅有11公里,这11公里构成了加沙同阿拉伯世界的联系,从拉法口岸通向西奈半岛的道路,一直延伸到尼罗河三角洲,自古以来就是亚洲和非洲的陆桥关卡。在以色列对加沙实施封锁的情况下,拉法关卡一旦被关闭,360多平方公里的加沙就完全被封闭了。
在政治上,1967年战争之前,加沙处于埃及的军事占领之下。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实现和平后,基本中断了对加沙承担的责任,其中包括停止支付1967年战争之前加沙本地公务员的工资和停止招收加沙青年到开罗上学,以色列开始对加沙进行全面占领管理。1993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签署《奥斯陆协议》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接管了对加沙主要地区的控制,恢复了同埃及的正常联系,拉法口岸则受到以色列、埃及和巴勒斯坦共同控制。
2005年以色列全面撤离加沙之后,尽管在军事上依旧对边界安全实施监控,但对拉法口岸的人员及货物进出基本不予干涉。2007年哈马斯单方面控制加沙之后,埃及加强了对拉法口岸的控制,哈马斯一度炸毁界墙,地道走私也急剧增加。为了有效控制边界安全,防止闯关和通过地道走私武器,埃及甚至打算采用灌水和钢板打桩等技术措施。
此次埃及采取的开放措施,基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巴勒斯坦内部于5月4日在埃及签署了和解协议,哈马斯持续4年对加沙的单方面控制有可能发生变化;二是穆巴拉克倒台后,埃及军事过渡当局需要表现出与穆巴拉克的不同,对之前执政者的巴勒斯坦政策做些表面的修订。
但是,埃及的基本国策没有改变,拉法口岸的法律地位和基本功能没有改变。开放口岸不等于取消边界,仅仅是恢复了边界口岸的基本功能。甚至对人员进出的限制规则也没有改变。18-40岁男子依旧要经过严格审查,每天通过的车辆和人数也维持在最低水平。埃及的做法,仅仅是审时度势,应付应付而已。
国内安全是埃及军政府首先要考虑的。春季动荡期间,埃及监狱关押巴勒斯坦哈马斯人员全部逃脱,加沙边界也一度失控,从埃及逃回加沙的哈马斯分子还顺路炸毁了埃及通往以色列和约旦的天然气管道,对地区安全构成了威胁。
一个基本事实是:自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后,埃及的身份已经转变为美国的非北约盟国,每年接受美国十几亿美元的援助,埃及军队早已全副美式装备,高级军官也大部分接受过美国训练。埃及的军事情报和安保部门,也始终同美国保持密切合作,这种关系在穆巴拉克倒台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今后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在同以色列的关系上,尽管今后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影响可能上升,埃及同以色列的关系会受到质疑,埃以和平条约个别条款会面临修订压力,但埃及同以色列关系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道理很简单,结束同以色列的和平相处,不符合埃及的利益。至于埃及和伊朗关系似乎回暖,也只是结束穆巴拉克时期不必要的紧张关系而已,埃及和伊朗根本不会走到一起。
在巴勒斯坦一方,哈马斯也不是亚辛和兰提斯时代的哈马斯了,巴勒斯坦两大派别的和解,是为了巴勒斯坦的集体利益,不管今后双方能否拧成一股绳,完成建国大业,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巴勒斯坦同埃及的特殊关系不会改变,离开了埃及的帮助,加沙的日子没法过。
因此,埃及开放拉法口岸和哈马斯抱怨埃及人缩手缩脚,限制人员进出,始终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殷罡)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