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沭阳:公推公选干部一考不定终身
记者从沭阳县委组织部获悉,前不久,7名去年公推公选“考”上的挂职副乡镇长,因实绩在每年两次进行的考核中都处于中等偏下而被认为不适宜担任现职,已回原单位工作。
“公选干部不搞一考定终身,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就‘上’,经不起检验的就‘下’,县委的做法求真务实,我们支持!”该县一位老干部说。
公选之前增设“资格赛”,防止会考不会干
与一些地方不同,沭阳的公推公选增加了一个环节——“资格赛”。以去年10月公推公选乡镇长为例,除了对参选人员的职级、年龄、学历、身份等提出明确要求外,还明确要求竞争人选在干部实绩考核中连续两次排名均必须达到中等以上位次。通过公开民主推荐和资格审查,全县有80名人选符合竞职资格,有7名干部因实绩考核排名处于中等以下而失去了竞职机会。
“在初始提名环节充分运用干部实绩考核结果,实行‘资格’准入,为的是确保优中选优。”沭阳县委书记蒋建明介绍说。
为进一步树立“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鲜明用人导向,今年3月,沭阳县面向村居一线公推公选20名乡镇副职领导干部,条件是:2007年以来受到县级以上表彰;任职期间年度考核结果全为“优秀”等次;年龄和学历条件如适当放宽,必须是县“十大双强型书记”或“十大创业之星”……
“恋爱”之后再“结婚”,试用合格再任职
沭阳县干部的升迁道路比其他地方多了个“恋爱”的台阶。然而,正是这个台阶,让公选干部一步步走得坚实。
去年6月,沭阳县委从县直机关公选34名中层干部到乡镇任职。在这批同志的任职文件上,县委明确规定,实行挂职锻炼,挂职期间原身份性质不变,不与职级待遇挂钩,但纳入副职领导干部管理考核。考核合格的,正式任职,否则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调回原单位工作或按挂职前职务层次安排岗位。
“探索实施先挂职后任职、先试用后任职、先代理后任职等方式,在给人才施展才华提供舞台的同时,有效避免了一考定终身。”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云峰如是说。
现任胡集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主持镇政府工作)的乔德素,从2007年作为省派的大学生村官来到沭阳县陇集镇李徐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先后跨过了多个阶梯,都与工作岗位“先恋爱后结婚”,群众服气,领导也放心。
“赛场”赛罢上“战场”,真刀真枪比高下
公推公选后,并不意味着进了“保险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为了治庸治懒,沭阳不断上紧包括公选干部在内的干部管理“发条”:出台了县乡单位“一把手”、副职领导干部等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了以岗位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干部实绩考核体系,通过量化考核,在全县范围内对干部进行实绩排名。
每一次“大考”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过去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现在是工作当中见高低,既有压力,更是机遇。”因为工作出色由挂职转为任职的塘沟镇副镇长尚经纬说。
好马偶尔失蹄怎么办?
该县的规定并不是“一棒子打死”:“一把手”一次实绩考核排名在全县靠后或位次下降幅度较大的,实行“代理负责”;代理满一年仍无明显改观的,降为副职继续代理;如果下次考核依然落后,则责令辞职或予以免职。副职在考核中首次处于乡镇后十名和县直系统后1—2名的,组织上实施诫勉谈话,提醒整改;如果继续处于乡镇后十名或县直系统后1—2名,则作为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予以调整。
“沭阳贴身紧逼式的干部考核管理,营造了人人争先进位的氛围。”一位多年跟踪研究沭阳这一县域发展样本的学者认为:“置身其中,所有干部都只有一个选择——跟着团队快速奔跑,向前、向前、向前……”(记者 徐明泽 通讯员 吕述谡 王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