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青加在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调研
2011年7月4日至5日,青海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仁青加赴玉树州调研恢复重建工作,先后到结古镇民主路南建委会、过渡安置管委会、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援建指挥部检查指导工作,分别召开了援建单位座谈会、玉树州县两级干部座谈会和玉树州重建工作座谈会,看望慰问了老共产党员。
仁青加指出,当前,玉树恢复重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顺利有序地开展,开局良好,成效显著。但是,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灾后重建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不能有丝毫的自满和懈怠。各级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玉树抗震救灾中所迸发出的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精神,把握大局,团结协作,狠抓落实,加强监管,确保今年恢复重建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仁青加强调,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今年“农牧民入住100%,城镇居民入住80%”的目标,这是灾区当前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大局。参与重建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坚决服从和服务于这个政治、这个大局,一切工作都要围绕重建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这个中心来开展,甚至可以为完成这个目标任务甘于牺牲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局部利益。这也是一条严格的政治纪律。要坚决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坚决执行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不论哪一个部门、哪一级干部,如果因为违反了这条政治纪律,影响了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损失、形成影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级党员干部尤其要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当作硬任务,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立场坚定,态度鲜明,确保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仁青加强调,要不断提高沟通协调意识和能力。重建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重建人员来自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级别、不同职位、不同部门,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援建大军,很难做到思想认识完全统一、工作步调完全一致。加上结古地区存在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差异,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单位利益、地方利益、企业利益互相纠葛,面对的矛盾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所以,一定要切实树立沟通协调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无论是现场指挥部还是省州县乡,无论是中央企业、省上企业还是各行各业,都要打破相互之间的体制障碍,及时沟通,平等协商,坦诚相见,达成共识;无论是省级干部还是厅级、县级、科级干部,都要以一个普通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用平常心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能斤斤计较、不摆架子,通过相互之间有效的沟通协调,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办法。
仁青加强调,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深入现场,深入群众,掌握实情,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掌握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明确存在的矛盾问题,与群众、与基层干部、与施工企业共同研究,共同协商,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有效办法。特别要善于发现制约和影响重建工作的关键性问题,不怕麻烦,专题研究,突破难题。要做到团结协作,高效运转。对下级的请示、提出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困难,上级领导、职能部门要及时答复、尽快解决,需要几个部门协调的,牵头部门要及时组织协调协商,不能相互推诿、贻误时机。要做到政令畅通。凡现场指挥部、地方党政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指示、决定,各部门、各单位和每个人都要坚决贯彻落实,不打折扣,不出现“肠梗阻”。执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请示汇报,执行中遇到阻力,应努力克服推动,全力维护指示和决定的权威性。要抓好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自己做起,亲自抓落实、办事情。不但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办好自己份内的事,也要督促自己的下级办好事,不能出现批示一级一级往下走,最后解决不了,又一层一层往上请示的恶性循环。抓落实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领导干部不但要善于抓大事,还要注重抓小事、抓细节,防止小事演化成大事、细节影响重建大局。
仁青加强调,要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监督。要加强施工管理。施工现场管理,不但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形象和品牌,还关系到老百姓对这个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甚至于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希望援建单位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抓好管理带好队伍,创建一流的施工水平;要加强项目管理。加强项目设计、预算等审批管理,建立健全审批程序档案资料,确保经得起历史检验;要加强资金管理。工程款拨付要及时、准确、合规,坚决防止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确保资金安全;要加强质量管理。施工单位要对工程质量负总责,监理单位要发挥专业监督作用,地方党委政府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要加强地材管理。严格地材审批程序,尤其是砂石场、砖厂的审批一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搞暗箱操作,严禁领导干部“批条子”。监察、审计、质检、国土、环保、林业等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坚决查处乱采滥挖行为,切实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杨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