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着力“五抓五促”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
近年来,河北省廊坊市紧紧围绕“努力打造京津冀地区办事程序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投资客商最满意的环境发展平台”工作要求,市纪委监察局成立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室,着力“五抓五促”,积极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办事效率、转变干部作风、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抓网上审批,促全程监控取得实效。一是加强审批人员操作培训。先后组织6次全市性大规模技术培训,17次单独培训,145次业务指导,先后培训审批操作人员600余人次,审批人员操作技能大幅度提升,为系统应用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网上审批督察。采取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巡视检查等方式,督促各部门严格按规定要求开展网上审批,提高了网上审批率和审批数量。三是加强全程跟踪监控。利用行政审批平台和视频监控平台,对在审项目的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审批结果实行全程跟踪监控,使审批程序更加规范,审批环节更加简洁,审批时限进一步缩短。
二、抓视频监控,促窗口作风真正转变。一是制发规定严肃纪律。下发《关于启动电子监察视频监控系统规范办事行为的通知》,要求各中心及其窗口单位,切实加强对大厅的规范化管理,严禁上班时间互相嬉戏、打闹、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玩游戏、看视频等。二是固化范围强化监督。一方面,对各办事大厅服务窗口进行编号、贴号,对大厅平面图、窗口设置及工作人员姓名职务进行备案,固定监控范围,形成监控压力。一方面,对各大厅的监控摄像头进行固封,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移动、破坏监控设备,维护视频监控的严肃性,促进了工作作风的明显改善。三是委派专人实时监控。安排人员2名工作人员,8小时不间断地对各大厅窗口及其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同步录音录像。利用电子监察的高科技优势,坚持原则、敢于监督,不徇私情、不怕得罪人,每月一通报,对发现问题进行曝光和整改。
三、抓系统延伸,促系统平台服务到位。一是升级改造审批服务功能。针对2009年全市行政审批事项由398项消减为135项,审批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审批时限大幅压缩,审批人员大范围调整的现实,组织力量对系统的审批服务功能和系统录入信息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和大范围的流程调整,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开发涉房联合审批软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对涉房审批事项、审批流程进行重新组合,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开发研制了涉房联合审批软件,并纳入了电子监察系统之中进行全程监控,为涉房联合审批工作提供了便捷的审批手段、规范的审批平台。三是升级改造网络办公平台。利用2个月时间,对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及7个分中心的网络办公平台进行了整合和升级改造,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对外政务网站和新的行政服务中心网站。该市为了方便群众,提高浏览兴趣,最近还在《廊坊政务网》上还添加了“公益服务”、“企业展厅”栏目。四是推进市县两级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接。为落实省政府《关于印发建设河北省网上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出台了《市县两级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网络对接、同城审批”工作的实施方案》,2010年10月份在霸州市召开了“网络对接、同城审批”工作会议,全面启动了市县对接工作。2010年底三河市率先完成对接工作,其它县(市、区)在今年6月底实现对接并建成网上行政服务中心。为了加快工作进度,市纪委印发了《关于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网络对接、同城审批”工作开展情况的通报》,对工作进展慢的县(市、区)下发工作督办卡、约谈主管领导,强力推进工作落实。
四、抓制度配套,促电子监察规范运行。为确保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廊坊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办法》、《廊坊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预警纠错办法》、《廊坊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受理投诉办法》、《廊坊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绩效考核办法》,《廊坊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关于对电子监察视频监控对象违规行为的处理办法》等配套制度,以及绩效量化考评实施细则表、绩效考评满意度调查表和行政效能监察建议书、行政效能监察告诫书两个文本模式,形成了一套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制度规范体系,使电子监察工作有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五、抓宣传推广,促政务网站普及使用。为了增加群众对《廊坊政务网》网站的浏览和应用,主动与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联系,采取发公益短讯的方式,将《廊坊政务网》网址向广大公众宣传,提升社会认知度,提高网站点击率。同时,采取与廊坊知名网站互相挂域名的方式,先后实现了32个网站的互联互通,提高网站的点击访问次数。
(据河北省廊坊市纪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