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国土资源厅不断探索防治腐败的新途径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纪检组、监察室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工作,规范程序、健全机制、强化防范、狠抓治理,突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努力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水平。
在规范行政审批方面,一是实行网上远程报批。开通了全省网上远程报批系统,实现省厅与市(州)、县(市、区)局互联互通,将建设用地、矿业权审批、土地整理项目的审定实行电子报件、网上审批,在服务对象与审批主体之间构建了一道廉政“防火墙”。二是建立完善厅机关内网并联审批系统。按照“窗口受理、网上流转、联审会签”的程序实施,实现“服务窗口”与相关业务处(室)对接,减少了审批事项在机关内部的运转时间。三是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对国务院明令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坚决予以取消,对符合审批制度改革精神、可以停止审批的事项,尽量压缩整合。对省级33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认真清理,取消4项,下放3项,调整为日常工作的12项,合并2项,清理审批事项占原审批事项的64%。四是提高审批效率。通过简化审批程序,精减报件资料,审查时间由过去的平均40个工作日压缩到15个工作日内,比省政府规定的工作日减少了15天。重点事项指定专人督办,确保7个工作日完成。同时,还将大部分建设用地预审审批权限下放到市(州),供地权限全部委托给市、县。五是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对网上审批实施全程监督。厅制定了《行政审批效能督查办法》,将行政审批事项申请、受理、审查、结果均纳入电子监察数据库,厅纪检监察室设专人对所有审批事项的受理情况、办理程序、审查时限、审批结果等进行全程跟踪监督,通过网上电子监察督办和权力制衡,实现了“网线”变“防线”,“窗口”变“关口”,防止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在强化风险防范方面,一是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采取“自身找、群众帮、领导提、集中评、组织审”五步法,组织对风险自查情况进行评查。已建立起风险等级岗位目录和岗位风险节点登记表,确定省厅机关和直属单位风险岗位114个,风险点420个;各市州共查找风险岗位955个,风险点5181个。二是开展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研究。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以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审批等领域,特别是国土整治项目安排为重点,对全系统近年来发生的113起违纪违法案例进行了认真分析,梳理出土地、矿产管理和土地整治工作中容易发生腐败案件的重点环节21个。三是创新风险防范机制。结合“两市场一工程”治理,初步建立起国土资源领域廉政风险防控“13”制度体系,“1”即《湖北省国土资源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指导意见》;“3”即《湖北省土地市场廉政风险防控暂行办法》、《湖北省矿业权市场廉政风险防控暂行办法》、《湖北省土地整治工程廉政风险防控暂行办法》。该体系主要从完善廉政考核制度、突出管理职能的转变、完善土地交易市场、健全矿业权交易市场和推进土地整治标准化建设五个方面体现出对国土资源领域廉政风险防控的工作思路。四个文件均经省纪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并以省纪委、监察厅和预防腐败局名义联合印发全省贯彻执行。
在狠抓专项整治方面,一是认真抓好“十个全覆盖”工作。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反腐抓源头“十个全覆盖”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具体要求,并将各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管理,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加强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的督促整改,确保源头治腐工作取得实效。二是结合专项整治,做好排查工作。在整治土地市场方面,共清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25000余宗,未竣工项目175宗,共890公顷。在整治矿业权市场方面,共清理出让探矿权采矿权1792个,探矿权采矿权行政审批6396宗。三是制定措施,加强整改。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建设用地审批、矿业权审批出让、国土整治项目等方面加大整改力度,成效显著。同时,建立完善了市场准入、退出和“黑名单”制度,有效防止了项目招投标中出现的围标、串标、违法竞标等突出问题,努力打造土地整治“阳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