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和县效能督查降“热”破“难”治“顽疾”
前不久,福建省政和县天悦竹木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文来到该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反映自己公司运输原材料的车在途中常被交警部门拦下来检查,给生产和销售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当天,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工作人员即联合县交警大队干警来到该企业,了解核实具体情况后,参照有关规章,给企业办理了“绿色通行证”,企业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更加快捷、顺畅。
政和县从维护企业和群众利益出发,建立了联合办理效能投诉件的工作机制,通过联合效能督查,查纠不作为、乱作为,促进干部转变作风、提高制度执行力,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抓一段时期里的突出问题
——督查经常性投诉件中的典型性问题
一段时期以来,政和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经常接到这样的投诉:一些单位工作人员喜欢常去企业“看看”,去的时间总是上午10点多或下午4点多。这样,他们在“看”完后由企业陪着吃餐饭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吃几餐饭倒是没什么,可是,我们陪不起啊。”某企业老板反映,“一年下来‘赔’进不少时间,实在是影响处理业务上的事。”
一定要治理这样的“顽疾”,给企业减负!
该县研究出台了“最简最快最优”效能建设制度,要求各单位和部门要在政策法规范围内,以“最简便的程序,最快的速度,最优惠的政策”服务企业和群众,相关优惠政策收费一律取最低标准。县里还降低投资“门槛”,取消行政收费项目26个,中介机构服务费也按福建省定最低价的30%收取。
“最简最快最优”制度实施后,凡进入企业检查工作,要事先填写检查项目、内容、方法、时限、人数及法律法规依据等,报县效能办审核。相关部门和单位“打扰”企业的现象大为减少,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却多了:县发改局组建“项目宣讲团”,为企业出谋划策;县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茶叶技术推广总站等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主动为茶企服务,帮“政和工夫茶”打响名声……
一年四季发现不同热点
——督查单个事件背后隐藏的苗头性问题
“春节前后交通运输、社保医保等是热点;二季度医疗纠纷、宅基地纠纷、未批先建等是热点;三季度非法办幼儿园、有偿补课等是热点。”郑和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工作人员魏子萍说,“一年四季,热点问题都会规律性地‘爆发’。虽然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大都是单个事件,但反映的问题往往具有苗头性。”
去年2月,某村一魏姓村民反映“低保金被别人享受”。该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通过督查发现,一些村由于贫困人口较多,村干部为“保平衡”或“讲私情”,就搞“拼户”享受低保,由此引发矛盾。这一现象虽然在少数村存在,却有蔓延的势头。他们立即联合县民政局大范围展开低保金发放专项督查,全面清查了“拼户”享受低保问题,保证了农村低保公正公平。
有企业向效能投诉中心投诉:他们很难买到本地国有森工企业的木材,而外地客商却能轻易地大批采购政和的木材。效能投诉中心就此进行调查,原来是“指导价”(最低限价)在作祟——这一不公开、也难以公平公正的木材转让方式已在政和国有(集体)森工企业实行了20年。为保证市场的公开透明,该县效能投诉中心联合县人大内务司法委、县政府办法制科、县林业局等单位,经过多次研究,推动林业部门出台了《政和县森工企业木材交易招标投标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推行木材销售公开招投标,打破了“指导价”的“垄断”。
木材转让“阳光操作”,有效防止了木材销售经营活动中的“暗箱操作”、预防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一天24小时接听投诉电话
——督查小事背后的热点问题
“你好,清明节快到了,我们这里又有人用沥青杀鸭子,臭气熏天……”3月29日早晨,城东一位姓刘的居民拨通“3332115”效能投诉电话,反映小区旁边有人用沥青杀鸭子而污染环境的问题。政和县效能投诉中心立即联合食品安全办、工商等部门进行督查,当天就取缔了这个沥青杀鸭摊点,并在全县范围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督查,整治节日期间沥青杀鸭回潮的“顽症”。
群众打来反映问题的电话,往往都是社会热点问题。该县效能投诉中心专门设立24小时接听的效能投诉电话,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效能督查,使之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3月中旬,外屯乡一名县人大代表打来电话,反映“县城至湖屯村的车票贵了1.5元”。一个人坐一趟车,车票“贵了1.5元”看似小事,背后却是大问题——春运结束而春运期间上浮的票价还没有“回位”。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联合县人大办进行暗访核实后,给相关单位发去《关于“春运结束票价不降”问题的督办函》,各部门相继就客运票价、交通客运市场整顿问题研究对策措施,进行整改。
“政和到湖屯路线的票价从11元降到9.5元了,感谢你们及时督查。”4月18日,那位县人大代表打来电话高兴地说。 (徐庭盛 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