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司法局纪委“铁腕治吏”对问题干部坚决说“不”
2011年6月27日,北京京西宾馆。
当郭晓庆从中央纪委领导手中接过“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牌匾时,这位以精明干练和敢抓敢管著称的“女包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身为重庆市司法局纪委书记,郭晓庆近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成绩背后,是从严整肃队伍的信念坚守。没有局党委的强力支持,没有身后同志们的辛勤付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得到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的最高奖励。“时隔5年再获殊荣,在备受鼓舞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将和战友们一起,从零开始,向着下一个5年奋进。”
对问题干部坚决说“不”
今年3月的一天下午,市司法局警务督察大队副大队长幕庐和市劳教局监审处的同志突然出现在某劳教所值班领导的门前。房内没人。20分钟后,当值副所长匆匆赶来,忙不迭地解释:“有点事儿出去了一下,时间也不长,能不能就……”
第二天,督察建议送到郭晓庆的办公桌上。看罢材料,她立即签下了“离岗学习3个月”的字样。
一组数据是对他们工作最好的注脚:自2007年以来,共查办违纪违法案件70余件,处分90余人,其中处级干部13人,双开7人,追究刑事责任8人;自2008年4月市司法局成立警务督察大队以来,共开展督查行动2500余次,纠正违规400余件,处理民警82名。
郭晓庆告诉记者,纪检监察是一项容易得罪人的工作,没有“硬骨头”干不下来。特别是监狱劳教系统封闭性较强,处分一人,往往就会得罪一批,甚至有很优秀的监狱纪委书记为此丢了不少选票。但干了这项工作,就没有退路。要想人人喜欢,就别干这活儿;要想大家尊重,就要敢于亮剑。
重庆市司法局纪委监察室还通过信访、审计等工作,帮助局党委识别干部。近年来,已对8名拟提拔的处级领导干部作出“不同意提拔”、“暂缓提拔”、“交流使用”等建议,都被局党委采纳。2010年,重庆市司法局进行监狱劳教系统处级干部“大轮岗”。纪委监察室对信访反映较多的10余人,提出了“必须交流”的意见,也一一得到采纳。
“81”关口前移紧盯执法
惩治虽然有效,但毕竟不是目的。如何夯实制度基础,筑起“不能为”的铜墙铁壁,在郭晓庆和她的战友们看来,作用一点不比查办案件差。
2010年8月,重庆监狱劳教系统推出了“81”制度,也就是8项主要的执法制度加上执法监督制度。时间过去了几个月,“81”制度落实得如何,一直挂在局纪委监察室同志们的心上。
2011年新年刚过,局纪委监察室就与法制处一起,向局党委提出了开展专项检查的建议。局纪委监察室的全部人马都撒了出去,分成4个检查组,深入到了监区、大队第一线。
在某监区,检查组盯着墙上的罪犯零花钱公示,突然问:“这个罪犯账上的零花钱怎么超过了300元?”民警赶紧翻开账本解释:罪犯之间打架,对方的赔偿款不好处理,就上在了罪犯账上,已经让家属拿回去了,有依据可查。检查组还不放心,找两名罪犯核对清楚方才作罢。
他们发现某监狱保外就医的考察环节不细致,当场发出整改通知书,列出了5个关键环节。监狱领导坐不住了,马上组织力量,到每个保外就医罪犯家中和司法所、派出所进行走访调查,迅速完善了手续。
在这次“81”执法检查中,共发现问题150余件,提出工作建议80余条,发出整改通知书6份,在全市监狱劳教系统引起震动。
重点“关照”让钱花得明白
重庆市司法局下辖20几个监狱和劳教所,加上监狱布局调整,每年投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方面的资金数以亿计,监督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腐败的“温床”。工程招标建设、物资采购的资金流动,自然就成为市司法局纪委“关照”的重点。
“这个工程建设预算方案金额过大,需要调整。”今年2月,某监狱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报上来的预算费用很高。市局纪委监察室和市监狱局监审处仔细研究后得出结论:许多项目可整合在一块儿。调整方案之后,建设预算比原来上报的减少了80多万元。
2010年,市司法局机关办公楼门厅改造和庭院绿化等项目公开招标。投标单位一口气报出了170万元。局纪委进行预算审计,当场就审减70余万元。在招投标过程中又加强监督,最后中标金额只有56万元。
近年来,市局纪委监察室组织全系统完成审计项目319个,其中财务收支审计74个、效益审计20个、经济责任审计26个、基本建设审计108个、专项审计58个、内控制度评审2个、其他审计项目28个,被采纳审计建议404条,促进增收节支847万元。
倾力打造廉政教育基地
坐落于江北区铁山坪脚下的廉政教育基地,已经成为重庆市的一张名片。2010年3月开馆的那一天,重庆市委常委会还特意在基地开了一次会。到目前,参观群众已经突破6万人次,接待了152位省部级领导和5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基地由市纪委牵头,市司法局纪委和市监狱局承办。从市纪委领受建设任务后,他们倾全力投入基地的建设、运行之中。积极协调、落实资金、组建队伍、高标准选拔解说员,还说服动员了一批在打黑除恶中落马、有一定知名度的政法系统原领导干部现身说法,使之更具震撼性。
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参观基地已经成为提拔、交流干部和新招录民警的“必修课”。市司法局纪委先后组织局机关竞争上岗的13名干部、系统内52名交流调整的处级干部和78名新招录民警到基地接受教育。2010年7月,区县司法局长半年工作会的第一项议程,就是参观基地。
今年3月,市司法局纪委又组织机关干部职工的家属走进基地,让他们吹响“枕边风”、当好“廉内助”。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林育均不仅亲自为5名家属和亲友报名参加,还在出发前,向家属们作了动员讲话。记者徐伟 通讯员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