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抓调查研究促整体工作提升
近年来,河南省郑州市纪委、监察局高度重视调研工作,通过“五个强化”,把调查研究作为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龙头工程,贯穿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各个方面,促进了整体工作的全面提升。
强化思想认识,切实摆上位置。面对当前体制转轨期、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快速发展期、经济增长方式重叠期、改革深化期、思想观念碰撞期等“六期交汇”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调研工作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与其他工作密切相连的。郑州市纪委常委会坚持把调研工作列入常委会的重要议程,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强调要求没有做好调查研究不轻易决策。正是以调研开路,从而理清了工作思路,为郑州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强化率先垂范,着力扑下身子。郑州市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把调研工作作为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带头示范,特别对河南省纪委、监察厅部署的重点调研任务,做到亲自确定调研计划、亲自组织开展调研、亲自撰写调研报告,在系统上下形成了“领导带头搞调研,人人身上有项目”的良好局面。2010年,围绕河南省纪委、监察厅提出的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和创新活动,郑州市纪委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结合郑州反腐倡廉实际和分管工作情况,提出对每个项目工作有普遍指导性、开拓性、操作性,并适合自己和分管厅室工作业务特点的课题,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践,积极调研。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共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80多篇。
强化建章立制,抓好过程控制。郑州市纪委、监察局提出了健全完善调研工作十项制度,即调研工作定期培训交流评比片会制度,文稿分级负责制度,重点课题负责人制度,调查研究制度,资料管理制度,工作目标量化考评制度,周工作例会制度,岗位练兵和业务知识学习制度,与基层纪委工作定期约谈制度,与上级纪委定期沟通汇报制度。同时,纪委常委会加强对调研工作的过程控制,对每个重大课题从调研的选题立项、调研计划的拟定到调研报告的框架提纲,从调研初稿的形成、邀请专家学者论证到具体的修改要点,主要领导都亲自把关审定。在《钟声鸣响正当时——领导干部“四会一课”廉政教育》课题的研究中,先后召开了县(市、区)、市直单位、党员干部代表三个不同类别的座谈会,既为“四会一课”在全市顺利推行进行了提前宣传,又对其可操作性进行了必要修订。在进一步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研究中,郑州市纪委、监察局从当前腐败现象最显现、最集中的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等进行公权蜕变的轨迹与防控研究,先后邀请县(市、区)和市直单位的部分领导、省会社科界的专家学者,还特别邀请省纪委领导进行把关,进一步突出了公权蜕变防控的要略。
强化成果应用,及时进入决策。纪委常委会对调研工作提出要加强“十个转化”,即转化为工作信息、转化为领导讲话、转化为文件意见、转化为典型经验、转化为宣传报告、转化为制度规范、转化为工作方法、转化为理论文章、转化为专门书著、转化为领导参阅。2010年,市纪委、监察局针对个别机关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下、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先后拟定了《郑州市企业首席服务官工作暂行办法》、《关于明察暗访工作的问责规定》、《郑州市公务人员在义务教育阶段相对就近入学中利用职权违规办理证件手续行为的处理办法》等多个文件,以调查研究的实际行动,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为促效率提升、促环境优化、促依法办事、促项目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强化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为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聚力量、形成调研工作的整体合力,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反腐倡廉建设研究员队伍,并利用省会城市社科界、教育界、理论界专家学者多、水平高的优势,先后在郑州师院、中州大学建立了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同时,着力创造条件,保证调研经费,保障图书资料,保障调研岗位上的同志列席常委会有关议题。在全市开展 “岗位大练兵、业务大竞赛、争当权威人”活动中,表彰、奖励和重用调研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使调研工作岗位真正成为“出精品、出经验、出人才”的源头活水,以此为动力,在全市纪检监察队伍中努力营造学习的风气、研究的风气、严谨的风气、实干的风气、团结的风气。 (作者 王 璋 系河南省郑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