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引入第三方调查
“我居然接到了省纪委的电话,问我对领导干部工作情况的评价。”最近,四川省南充市下岗职工李元宁一直将接到省纪委访问电话的事当做新闻告诉身边的朋友。
李元宁所说的“新闻”,其实是四川省在对市(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年度考核中采取的创新之举。该省首次在责任制考核中引入第三方调查,委托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采取电话访问的形式,随机拨打各市(州)市民的电话,征询他们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
12年:科学民主考核的探索
2010年11月4日,四川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对2010年度市(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的通知》,首次提出通过第三方,随机抽取党员干部发送信函进行民主评议,抽取普通民众进行满意度调查,对各市(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民主测评。
看似简单的“第一次”,背后却是四川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自1999年实施以来12年的经验积累,以及12年对民主考核、科学考核的不断探索创新。
最初的民主测评,由被考核单位自行组织人员进行集中测评。各市(州)自行组织测评的结果年年“水涨船高”,个中缘由,在于“自行”,难以客观。
2008年,考核方式增加了由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直接制定问卷调查的内容,把问卷调查和集中测评相结合进行民主测评。当年的集中测评和问卷调查有了“差别”明显的结果。针对集中测评结果明显好于问卷调查成绩、甚至出现满分的情况,四川省决定取消集中测评,改由委托第三方随机抽取党员干部和普通民众进行民主评议和满意度调查。
创新:第三方介入听取民意
2010年,四川省进一步明确考核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对在考核中“听取民声”出台了更为具体的举措。
——取消各地自行组织的集中民主测评。
——在主流媒体公示党政领导班子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情况,并对开展民主测评进行预告,以便干部群众了解当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情况。
——问卷调查、电话随访,这两项民主考评方式同步展开:
由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各市(州)随机抽取200名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基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特邀监察员,寄送统一格式的调查问卷(即“民主评议表”),被访人员只需在评议选项中打钩,无需署名,然后装入回邮信封寄出即可。
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随机抽取各市(州)群众进行访问。2010年12月中旬至2011年1月上旬,该中心共拨打电话77086个,每个市(州)完成有效样本300个,全省共计完成样本6300个。
“接到电话的一些民众先是很惊讶,然后很积极地回答我们的访问。”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调查部部长杨宜武告诉记者,“被访民众在评价党政工作的时候非常慎重,好多问题都要仔细想一下后再作答。”
收获:比数据更重要的是公信
“民主测评对党政干部是压力,也是动力。”这是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在市(州)工作的党员干部的共同看法。
“群众的眼睛随时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而我们留给他们的印象将直接反映到省纪委。所以,我们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被访的一位李姓干部告诉记者。
“民主测评不过关,很难在责任制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 四川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考核数据是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业绩、是否为民众着想等的综合考量。”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社会反响,问到是否知道对市(州)党政干部进行满意度测评,很多人都连连说知道。”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由此可见,我们这一举动获得的不仅是数据,更有民众的信任和拥护,责任制考核的公信力随之得到大幅提高。” (记者 李雪竹 通讯员 陈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