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创新监督检查工作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盛夏时节,地处环渤海和环京津重要位置的河北省唐山市捷报频传: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突破350亿元,同比增长43.6%,已完成全年计划的71.5%,收入总量继续稳居全省首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26.8亿元,同比增长27.0%,占全省比重为18.9%,并呈现出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装备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和第三产业对全市投资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的特点。
对此,市委书记王雪峰高兴地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经济结构为突破口,强力推进了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市纪委、监察局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监督检查的新方法、新机制,真督实查、以查促改,切实推动了全市转方式进程的加快。
紧紧围绕主线,唱响服务科学发展的主旋律
今年年初,唐山市委、市政府确立了该市“十二五”期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发展速度与质量双提升、经济规模与经济效益双增长、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发展、城市转型与发展方式双转变等目标。其中,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到事关唐山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事关唐山在新一轮竞争中的前途,事关唐山七百万人民幸福安康生活的高度,要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为落实这些战略和目标,确保监督检查工作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步推进,唐山市纪委、监察局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这一工作机制,于今年4月在全省率先谋划开展了“强化监督检查服务科学发展”活动。活动中,围绕项目发展、转方式惠民生等五个方面,市纪委、监察局明确了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机构、重点内容、任务分工和工作安排,从5月初开始在全市成立了5个监督检查组,分路深入,合力推进。在中央和省分别召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会议后,唐山市委、市纪委又及时调整和完善了监督检查工作内容,并进一步明确了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的责任。截至目前,各监督检查组共开展各类监督检查工作26次,发现问题216个,整改率达100%,实现了真监督、实监督、有效监督。“做法很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原则和任务。唐山市纪委找到了一条强化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路径。”河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臧胜业给予充分肯定。
搭建五大平台,加快转方式进程
监督检查工作开展两个多月来,唐山市搭建了项目发展、转方式惠民生、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党的纪律执行等五大监督检查工作平台。同时,各监督检查组认真履职,高效运转,全面开展各自领域的监督检查工作,有效促进了项目落实、政策执行、效能提升、环境优化、风清气正。
项目发展情况监督检查组紧紧围绕项目谋划看储备、签约项目看落地、立牌项目看开工、开工项目看质量、在建项目看进度、建成项目看投产、投产项目看达标等7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5月初,联合监督检查结果显示,全市5大项目群建设进程加快。其中,千个市重点项目中的30个涉及民生改善和产业支撑的大项目进展顺利。其中,10个计划项目全部开工建设,10个前期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转方式惠民生监督检查组将转方式和惠民生作为监督检查工作的着力点,先后开展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煤矿停产监管落实情况、钢铁项目治理整顿、“瘦肉精”专项整治、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等14项大规模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监督检查组要求责任单位逐一制定了整改措施。与此同时,该组还累计落实涉及转方式惠民生的市长信件、邮件、工作批件1500余件,办结率达98%以上;督导市委、市政府承诺的实事工程20件,使监督检查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情况监督检查组从发改、财政、审计、住建、国土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5个联合检查小组,对2010年以来20个县(市、区、开发区)及市直有关单位的279个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进行了全面集中检查。他们严把建设过程中的决策审批、招标投标、资金使用、质量安全、竣工验收等五个环节,重点检查了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建设项目。其间,共查阅相关档案资料8649份,大多数问题已得到整改。
突出问题在监督检查中得以整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在监督检查中得以加快。通过监督检查,唐山市今年上半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已由去年同期的0.7%、39.6%、59.7%调整为2.0%、37.6%、60.4%。其中,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41.4亿元,同比增长33.2%;装备制造业投资增幅超过全部工业投资增幅12.1个百分点。
创建四大机制,推动监督检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在推进监督检查工作中,唐山市纪委、监察局积极探索,建立了服务科学发展监督检查协调联动机制、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协调联动机制、督查损害群众利益问题长效机制和监督检查工作预告、结果公示及效果评议机制等四大机制。
服务科学发展监督检查协调联动机制的建立,充分发挥了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作用,争取了专职机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群众代表等各类监督主体的支持,形成了纪检监察机关与人大、政协机关及司法、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协调联动的监督检查整体合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协调联动机制的形成,使纪检监察机关在协调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开展联合监督检查过程中,采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专项治理咨询专家库和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130多个。督查损害群众利益问题长效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深化了医药卫生、教育、道路交通、行政执法等领域的纠风治乱长效机制,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监督检查工作预告、结果公示及效果评议机制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了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了各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透明度。
唐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振县说,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既要防止检查不到位、出现死角和盲区,又要做到各项检查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形成合力。科学机制的创新建立和运行,使监督检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轨道。一份份监督检查建议书、督查报告,犹如一道道督促整改的令箭,强力保障各项事业的推进和发展。 (郑胜宏 孔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