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力推进党务公开
近日,远在广西南宁的苏仲林打开家乡福建省仙游县郊尾镇西山村的党务公开博客,就村里5名党员代表参加镇党代会的消息,提交了自己的意见。定期打开村里的党务公开博客,了解党务情况,行使党员权利,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郊尾镇针对流动党员分散的实际,积极推行党务、村务网上公开,全镇21个建制村开通博客,及时发布党员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务,有效预防了腐败问题的发生。这是福建省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一个缩影。
制度在实践中完善
福建省委对党务公开工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孙春兰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工作规范制度、工作配套制度和工作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党务公开的制度化水平。”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陈文清强调,要规范运作,扎实推进,确保党员群众看得到、看得全、看得懂、能监督。
在推进党务公开工作过程中,福建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该省制定出台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实施办法、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党务公开目录编制指导意见等工作规范制度,建立了例行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和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工作配套制度,以及监督检查、考核奖惩、责任追究、公开评议等工作保障制度。他们还推行党务公开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和程序“五统一”制度,将每月15日定为全省基层党务公开日,并把推行党务公开工作情况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
该省把编制目录作为党务公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结合各地实际,确定公开项目,明确凡属重大决策、党内主要活动和组织活动中应当让党员群众知晓的事项,只要不涉及党内机密的都要公开,让党员群众及时了解和监督党的工作。该省各级党委坚持把全局和中心工作、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领导班子建设、干部人事、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工作等情况作为党务公开的重点内容,通过会议、文件、公开栏、手机短信、民主听证、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进行公开。
民主在听证中实现
福建省把创新作为深化党务公开的重要途径,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公开形式,通过党务公开听证等形式,让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党内事务管理并实施监督。
在厦门市金尚社区,76岁的空巢老人吴丽辉只要一按“温暖空巢平安铃”,社区志愿者很快就会赶来,及时为其提供帮助。原来,在该社区此前召开的党务听证评议会上,有人提出,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1200多人,许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征求意见后,社区决定开展“温暖空巢平安铃”结对子活动。从2004年开始,该社区试行党务听证评议会制度,凡是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大事要事,均由社区党委牵头,邀请党员代表、居民代表、辖区单位代表等参会。几年来,社区共召开17场党务听评会,党员群众代表提出了3000多条合理化建议。
在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凡与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在村“两委”联席会议研究提出具体意见、召开党员暨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后,方可由村“两委”组织实施。2010年,该村党委共召开6场民主听证会,通过质询、听证和协商,就村里一系列重大事务达成了共识。
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今年年初,福建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方案》,在厦门市同安区、三明市沙县开展为期一年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探索县委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
同安区对区党代会、区委全委会、区委常委会的职权进行划分,对区委各常委的职权进行梳理,形成职权目录;针对区委常委会在履行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和党的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职权的行使程序和步骤,绘制了9幅权力运行流程图;开通“同安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设置常委会决策、阳光人事、职权清理、区委书记信箱等栏目。沙县县委各职能部门抓住权力运行的主要环节,逐项绘制县委常委会议事、干部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策等权力运行流程图,标出风险点,并提出具体防控措施。
选人用人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福建省各级党委把干部选拔任用情况作为党务公开的核心内容,探索实行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方式,不断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力度。大力推进竞争性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不断加大推荐、提名、选拔、考察、公示等各个环节的公开力度,逐步形成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公开推荐和公开选拔、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公开招聘等选人用人新机制。
2010年8月21日,一张“福建省委决定公开选拔21名省管领导干部”的“求贤榜”,引起了海内外广泛关注。21个重要领导岗位中,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等7个职位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省发改委副主任等14个职位面向全国公开选拔。此次公开选拔共吸引1863人报名参与竞争,经过笔试、面试、体检、组织考察等环节,17人最终脱颖而出,走马上任。
该省还扩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覆盖面,在全省9个设区市公开选拔128名市管领导干部,在66个县(市、区)公开选拔628名县管领导干部。(记者 陈晓声 通讯员 陈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