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以效能提速促经济提速
“我到平顶山工作的时间不长,但已是第三次参加市纪委组织的座谈会了。平顶山这么关心企业发展、重视环境建设,让人感动、使人振奋。”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纪委日前组织召开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座谈会上,一家知名国有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
区域经济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环境的竞争。衡量发展环境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平顶山市作出了“让企业和群众满意”的响亮回答。据介绍,该市坚持“以效能提速促经济提速、用环境优势创发展优势”的工作理念,狠抓优化发展环境,用“硬功夫”优化了“软环境”。
以制度建设促工作落实——
把优化环境的“软指标”变成“硬杠杠”
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构建科学的长效机制,平顶山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以市委、市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市执行。
《意见》以健全完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体制及工作机制为目标,建立了工作小组定期会议制度,并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成效纳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出了重大行政处罚事前备案制度、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阶次制度等12项新制度;成立了市、县两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立了上下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了综合考评机制,制定了具体的考评办法,细化、量化了各项考核内容及标准,每年对各县(市、区)进行考评。
为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该市纪委、监察局将有关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15个牵头责任部门和单位,加强监督检查,狠抓工作落实,使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以效能提速促经济提速——
进一步缩减行政审批项目办理时限
平顶山市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市行政部门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科并进驻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成立外商投资代办中心和民营企业投资代办中心,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全程代办服务。
该市投资1300多万元,建成了覆盖市、县、乡三级高标准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了行政征收、行政处罚等统一入网办公和全程电子监察,办事效率提高了30%以上;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五轮清理、提速,576项事项的审批时限比原来压缩了763个工作日。
此外,为提高服务质量、有效解决“中梗阻”问题,自2008年起,该市每年组织开展民主评议“百名科长”活动,通过向企业和群众发放问卷、电话访问、网上投票等形式,对各行政部门具有行政审批权、执法权和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有关负责人进行社会满意度调查,根据评议结果实行“末位淘汰”,在社会上产生了深刻反响,收到了良好效果。
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
把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当自己的事来办
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最直接的手段、最有力的抓手。自2009年河南省统一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以来,平顶山市纪委、监察局坚持将服务企业发展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每年都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意见、提出具体要求。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分别建立并落实了领导分包联系企业制度,定期到企业走访座谈,征求意见建议,帮助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该市共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420多个,得到了企业的普遍好评。
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做好服务企业发展工作的同时,该市纪委、监察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和新闻媒体组成督查暗访组,对各县(市、区)、市直部门服务企业发展工作进行巡回式督查暗访,督促市直部门及时制定了服务企业的具体措施,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的8家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30多名在督查中发现问题的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有力促进了全市服务企业发展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抓制度、提效能、做好服务企业工作的同时,该市纪委、监察局还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的重要手段,坚决打击各种违纪违规行为。市、县两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成立以来,已受理投诉举报2142起,立案查处96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36人,被组织处理114人,移交司法机关13人,收缴、退赔违纪资金3000余万元,严厉打击了违纪违法行为。(作者 吴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