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光泽县推行“廉政盘点”制度给“村官”常念“紧箍咒”
核心提示:村级组织如何避免“制度挂满墙,落实丢一旁”现象,真正让村干部自觉地按制度办事?福建省光泽县通过设置村干部“廉政盘点”制度,并在落实过程中不断完善,七年持续发力,终于使“资产、资金、资源”这三个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的高风险点“平安无事”,有效地预防了村干部以权谋私、职务犯罪的发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信访部门同志说:近年来村级资产、资金、资源“三资”方面的信访明显下降。去年全县1件,今年目前零件。
查办案件部门同志说:近年来全县村级资金、资产、资源方面的案件大为减少。去年全县1 件,今年目前零件。
资产、资金、资源,本是引发村级纠纷、信访和违纪违法案件的高风险点,在福建省光泽县为何“平安无事”呢?因为,这里有一个管村干部执行制度的机制:廉政盘点。
1、“要是没个‘紧箍咒’,孙悟空怎么完成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任务?”
——为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一个“管制度的制度”应运而生
止马镇止马村党支部书记黄元文说:“村里有32个店面,还有一座老村部,多少人想出高价购买,如果不是‘廉政盘点’年年提醒,随便哪一任村党支部书记犯个糊涂卖掉了,如今哪有一年六七万元的租金收入?”止马村虽然不像有的村那样年年有山货收入,但村财账上仍攒着30多万元。这在福建欠发达地区,算是富得流油了。
“外人总认为村干部在村里权力大,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当了十几年的村干部,黄元文说,搁以前还真有点有权的感觉。近些年,制度一个接一个出台,个个都像是给“村官”头上戴“紧箍”。从管人、管事到管钱,啥事都有制度管着,“孙悟空本事再大也翻不出如来的掌心。”
话说回来,孙悟空在“掌心”还是有很大的施展“本事”的空间。如村财管理的财务监督、定时公开等,拉几个亲戚朋友当理财小组成员,见不得人的支出放“其他支出”里可能就蒙混过去了。上级给村里制定了那么多制度,有利自己的执行,不利自己的绕个道,镇里县里也不可能时时处处盯着,制度越多,越容易打马虎眼。再说,村级工作不像县、乡机关那么正规,没个悬在头顶的东西管着,很容易做糊涂事。
为了纠正“制度看起来很周到,做起来另一套”现象,2004年初,止马镇实施村级“廉政盘点”制度。由镇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和镇人大、财政等部门人员组成了“廉政盘点”领导小组。盘点内容包括:村账托管、民主理财、村务公开制度是否落实到位,集体资产和山林等工程项目是否公开招投标,各项制度是否健全、落实等。盘点采取听村干部汇报,查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请党员、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和老村干部评议等形式。一年盘点两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责任人予以告诫、查处。
“要是没个‘紧箍咒’,孙悟空怎么完成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任务?”黄元文感慨地说。
2、“制度只有不断完善才是好制度。”
——为了提高制度的有效性,一个见“缝”就补的完善机制形成了
“制度不可能一好到底,只有不断完善才是好制度。”李坊乡纪委书记曾福兴对此深有感触。
2007年11月,止马镇“廉政盘点”做法在光泽县推广后,全县8个乡(镇)都按县纪委要求,成立机构,制定操作规程,结合各自的实际,开展村级“廉政盘点”工作。然而,随着盘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时间的推移,盘点机制本身和原来的管人、管事、管钱等制度也不时暴露出缺陷和不足。
曾福兴说,如按财务制度,村级干部不能报销电话费,但工作时刻都离不开通讯联络,不给报销,人家把手机关了怎么办?还有村级招待费,开始搞零招待,但外出争取项目,协调办事或化解矛盾纠纷,要不要开销?正常的招待卡死了,村级工作怎么开展?还有村务公开期限是一月一公开,遇到洪灾年份,救灾款物都是救急的,怎能等到一个月?“廉政盘点”半年才进行一次,但有些村暴露出来的违规违纪苗头不能等,一等就可能酿成大问题,等等。
“还村干部清白,给群众明白;让村干部形成一个严格按制度办事的习惯;管严而不管死。”这是“廉政盘点”的宗旨。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各乡镇对一些“不合时宜”的制度进行完善。如李坊乡对村级“三资”管理除了半年一盘点外,还在每季度乡村干部例会上通报各村执行情况,给各村提个醒。各乡(镇)对发放救灾物资如大米、方便面、衣物、被子、现金等都做到随时公开。寨里镇还把村干部履职“年初承诺、年末考评”制度细化至“村务日志”,每天都要登记自己的工作情况,一月一统计,年底算总账。
“‘廉政盘点’之所以能历经7年仍具生命力,真正成为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的好抓手,原因之一就是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光泽县纪委负责同志说。
3、“好制度要让大家认可才算数。”
——7年持续发力,村干部认为“廉政盘点”让他们“好律己、好做事、好做人”
“廉政盘点”这一规范村干部按制度办事的“紧箍咒”,在光泽县村干部头上“念”了8年,村干部有何评价呢?
评价之一:好律己。自身公平正派,说话才有底气。村干部“工作繁杂、无规律、拖亲带故、家庭纠结”等特殊问题的客观存在,“很容易像瞎子走土路一般,稍不留神就踏到深沟里去了。”崇仁乡金陵村党支部书记官水平说,有个“廉政盘点”,就像面前时时有面镜子照着,背后有双眼睛盯着,对村民表个态、为村民做件事都得和制度照个面,看看能不能说、能不能做。这样开始感觉不舒服,但时间一长便习惯了,而且真切感到是爱护。
去年“6·19”洪灾后,民政部门发了3床救灾被子给金陵村,村里将被子发给了3户最困难的灾民。但随后村里又来了好几位村民要被子,理由是“陈某家没受灾都拿去一床被子,我们也要”。发被子之前明明经过从下到上摸底,又从上到下公示,被子怎么会落到陈某家去了?眼见为实的村民硬说官水平“用救灾物资做了人情”。好在当时那些文字影像资料都在,村民看了资料后,又去陈某家了解,原来是廖某领了被子后路过陈某家歇脚时,把被子放在陈某厅堂里,被人误以为是发给陈某的。官水平说,三床被子事虽小,但村干部处理不公平,就会引起群众不满,“‘村官’要事事一碗水端得平平的!”
评价之二:好做事。止马镇岛石村原来常闹上访,搞得连村干部都没人肯当。这些年来,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又一年两次“廉政盘点”,提高了制度的执行力,村里的事村民心知肚明,村民知情权、监督权得以满足,参与村里事务管理,支持村里工作的积极性也高了。去年“6·19”洪灾把罕田大坝冲毁了,270多亩田断了水。新建要270多万元,村里拿不出,向上级要又远水难解近渴,唯一的办法只能发动村民自己动手先建个临时大坝解急。由于村民们深知村里的难处,村干部下组开了一晚上的会,次日155个劳力就来到抢修现场,起早摸黑大战了两天两夜,就把临时大坝修好了。岛石村党支部书记朱年高说:“现在村里要办什么事,只要把道理说清了,村民都会支持。”
评价之三:好做人。村干部处在上下左右的各种工作关系协调中,过去接待和送礼少不了。如今大不一样了,“廉政盘点”是县里要求做的,招待费哪些可开支、哪些不能开支、开支限度都有明文规定,碰到吃拿卡要的有“挡箭牌”。寨里镇江源村党支部书记黄世娇说:“这些年来,村里从水泥路硬化、自来水整村推进到烟田基本建设等十几个项目,从没遇到要吃要喝、索要钱财的现象。为什么?因为他们都知道村里的事有制度管着,不能为难村干部。”
4、“创新,不是出新弃旧。”
——“廉政盘点”制度是几任领导坚持探索创新才见成效的
余贤胜2007年时还是胜隆竹制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企业虽不算大,可年产值也有200多万元,年纯利在20万元以上。可他硬是卖了苦心经营十几年的企业,回到家乡寨里镇桥亭村来当个“没钱办事,没人管事”的落后村的村支书。
余贤胜的理由很简单:一是自己先富起来了,理应带家乡人也富起来;二是县里和镇里一直搞“廉政盘点”,村里的各项制度有个落实的机制,干部清白,群众明白,有集体增财、农民增收的项目做,自己虽然吃些亏、受些累,但不会受冤枉气。
连续几年下来,余贤胜团结村“两委”成员,带领全村搞烟稻轮作,争取来700多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展项目,引进圣农鸡厂等,让全村农民不用出村就能在家门口种烟、养鸡、种粮、打工赚钱,村集体年收入从原来的几千元增加到十几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也大幅递增。2010年,桥亭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创业竞赛、计划生育、综治维稳五项工作在全乡考核中,三项第一、两项第二。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坚持多年的‘廉政盘点’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力。”余贤胜说,廉生威,公生明,无私才能大胆做事,才能把村事民事做好。
其实,村干部们讲的“廉政盘点”能持续推动不变,根子还在县里头。县里在推广“廉政盘点”机制中强调,乡(镇)主要领导要对本辖区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不折不扣有效落实。“廉政盘点”从2004年试点到2007年在全县推开至今,7年时间里,县委书记虽然换了3任,但“廉政盘点”都被列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好抓手,接力棒一直传到了现在。(作者:邱盛林 高德运 李莉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