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农村小额资产资源监管效果好
“没想到公开招租能竞价到如此高的价格!此前一直以每年1万元的价格对外承包经营,通过公开竞价,租金升到10万元之多。”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一个砖厂的招投标现场,该区特兴镇小额资产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的雷焕荣高兴地说。
农村集体资产公开招租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这要归功于近年来龙马潭区对农村基层小额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模式进行的有益探索。
针对漏洞出细则
——规范“自由裁量权”
区纪委干部下乡接访,村民反映集体资产被村干部随意处置……翻开该区的接访日志,上面赫然记着“某某村民反映该村村干部未经过大家民主讨论,将该村鱼塘以低价承包出去”的日志。据统计,龙马潭区纪委在2008年收到的102件农村信访举报中,涉及集体资产资源的占到31%,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主要因素。
走访调研12个乡镇街村(组)后,该区纪委总结出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三不”现象:集体资产资源家底不清,各乡镇几乎没有建立台账,不少乡镇无账可查,存在集体资产资源情况不明的现象;部分乡村账物不符,对于集体资产的增加和减少没有及时进行调整,甚至存在“包包账”现象;交易环节不透明,一些乡镇、村(社)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不公告,群众意见很大,成为影响基层干群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我们一改以往的监督模式,制定出台《公开招投标细则》,对乡镇村(组)小额资产资源交易行为进行规范,实行小额资产、资源交易全程公开、透明,让基层干部无从腐败。”该区纪委负责人的话掷地有声。
该区成立了农村小额资产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把全区农村小额资产和资源的交易分层次作出明确规范,对农村小额资产和资源的出售、转让、租赁、承包,全部采取公开竞价的方式进行,出价高者获胜;对工程发包、物资采购等,最低合理价者获胜。
公开招标竞争
——让集体资产利益最大化
“以前,砖厂如何承包是镇党委、政府头疼的事。一方面,想进行公开招标和比选却达不到有关金额标准;另一方面,由于信息闭塞,砖厂成了无人问津的‘隔夜饭’。如今,采用公开竞价的方式,既解决了难承包的问题,又让集体资产利益最大化,成为大家争相竞争的‘香饽饽’。”龙马潭区原特兴镇副镇长李洪谈及农村资产交易时如释重负。
在领取补偿款现场,村民曾华军与笔者侃侃而谈:“我们很拥护这样的方式,既公开透明,也增加了收入。这不,镇政府每年给被占地农民的补偿粮食也由原来的1200斤增加到1500斤。”
龙马潭区在规范农村小额资产资源交易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可以推进市场化配置的资产、资源全部推向市场,进驻服务中心的交易项目参照招投标工作流程,在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按交易规则和市场规律办事,确保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在规范交易中保值增值、优化配置。
严把四道关口
——规避“暗箱操作”
初冬季节,笔者走进特兴镇桐兴村村委会大院,那里正在举行河滩地招租,村民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经过激烈的竞标,桐兴村24组村民易科南以19.05万元的价格承包了一块河滩地7年使用权。“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我也能中标。”易科南的惊喜得益于《规范乡镇街村(组)小额资产资源交易行为的意见》和《规范乡镇街村(组)小额资产资源交易行为管理实施细则》的出台。
该区农村小额集体资产资源处置通过服务中心平台操作,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做到严把四道关口:严把审核关,对属于《省招标投标条例》《省政府比选办法》《区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规定范围以外的工程建设类、资产资源处置类、物资购置类以及其他符合规定的小额资产资源交易处置全部纳入服务中心;严把交易关,按照提交申请表、拟定实施方案,发布公告,组织竞价,签订合同的操作流程组织交易活动;严把跟踪关,对小额资产资源交易完成后的质量问题、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确保资产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严把纪律关,明确服务中心和监督委员会职责,明确相应的责任追究情形和种类,形成有效监督机制。
“通过严把四道关口,财务收支往来、资产资源处置交易由暗变明,农村集体经济活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没有暗箱操作的余地。”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韩明春说。(姚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