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四川实践
新年伊始,四川省纪委第一次常委会议热烈讨论的议题是如何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了解人民群众对全省反腐倡廉建设的满意度。设置这样的议题,旨在准确把握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切实提升全省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2011年岁末,四川省纪委常委班子成员分别带领7个专题调研组,围绕全省反腐倡廉建设7个方面重大问题开展调研——“找准全省纪检监察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为全面推动全省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决策参考和实践指导。”
包括“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担负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满意度”等在内的7个方面问题,都是四川省当前反腐倡廉建设中根本性、基础性重大问题。
四川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调查研究本身就是科学发展理念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和躬身实践。调研期间的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深入乡村、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与广大干部群众沟通、交流、互动,直接听取基层呼声,摸清基层最真实的情况,最终形成的研究成果才能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
7份调研报告传递出共同的理念:提升全省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思路谋划反腐倡廉各项工作。
也正是坚持了科学发展理念,2011年,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着力落实中央纪委监察部部署的各项监督检查工作任务特别是加强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监督检查,建立了监督检查工作推进机制,创新项目统筹管理机制、联合督查机制,实行了“统筹立项、分类指导、同步实施、集中评审、择优推广”的工作模式,构筑了全域监督、动态监督、一线监督“三道防线”,为全省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夺取灾区灾后重建和发展的双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
统筹运用科学方法
2011年8月的一天,10多位群众代表和党员代表列席泸州市龙马潭区区委常委会,旁听该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进展情况,会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迅速将党委、政府下一步举措向社会公众公开。也是在8月,泸州市合江县密溪乡柳崖村召开一个关于村道维修的议事会,参加人员除该村“两委”成员外,还有村民议事委员会成员,大伙“锣对锣、鼓对鼓”协商维修费用,会后,相关情况在村务公开栏里公示。
——同样是公开决策,监督效果同样良好,但参与者和公开方式却不尽相同。对此,泸州市委领导表示,这是泸州市坚持统筹运用科学有效方法,按照市、县(区)、乡(镇)、村(居)四个层级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产业园区、“两新”组织五个类别,通过“系统化、标准化、常态化”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结出的果实。
2011年11月,四川省惩防体系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泸州召开,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怀臣要求按照“分层设计、分类实施、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将提升惩防体系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重点,全面推进四川省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
如果说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是保障和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发展的“重头戏”,那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和衡量党风廉政建设成效的最高标准,更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科学理念的生动实践。
2010年底,四川省开展了新一轮的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并首次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对21个市(州)、181个县的普通群众进行满意度调查。各地党政领导对党风廉政建设是否重视?当地干部是否廉洁?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是否有信心?——党风好不好,干部廉不廉,最终由群众说了算。据了解,从今年起,四川省将每半年进行一次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为科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凝聚更广泛的群众力量。
四川省纪委、监察厅2012年出台的1号文件,是部署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这是今年四川省反腐倡廉工作谋新篇的开篇之举,彰显出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重点——坚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也昭示着该省真正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
注重运用科技手段
2011年,宜宾市建设“为民直通车”网络纠风综合信息平台,集收集民意、受理问题、呈报呈批、跟踪督办等功能为一体,网民可随时登录,通过点击“我要表扬”、“我要投诉”、“我要举报”、“我要建议”等栏目反映情况、表达意愿,后台交换系统将这些信息第一时间分送给相关县(区)和市直职能部门承办,实现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的“一站式”处置模式。网民还可以通过手机直接进入移动电话综合信息平台,使民意诉求渠道更畅通、群众参与反腐败工作更便捷。
置身信息化社会,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被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反腐倡廉建设中,为各项工作装备了更强有力的“引擎”——
机关单位特别是有行政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的单位效能如何?依托省市县三级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就能对被考评单位绩效实行动态监察、电子公众测评和日常绩效评价。近年来,四川省不断升级完善省级电子监察系统,拓展电子监察范围。今年,电子监察系统覆盖领域将进一步延伸:全省21个市(州)和181个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将全部统一联网使用同一套行政审批通用软件和电子监察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将与省级部门局域网对接;面向乡镇(街道)的电子监察软件编制完成后,“电子眼”还将延伸至全省2558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
“力争在3年内全省实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下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就全省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提出具体要求,按照计划,3年内,一个“权力运行数据化、流程标准化、信息公开化”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平台将建成,届时,四川省将实现对权力运行的网上实时监察监控。
为使纪检监察业务工作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科技含量,四川省纪委、监察厅大力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目前,省、21个市(州)、151个县三级纪检监察机关联网的“纪检监察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已经建成,办公自动化、电子公文传输、信访信息管理、案件管理、案件审理、干部管理等,都将在这个大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并通过对各类纪检监察信息进行程序化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分析、风险评估、反馈体系的预警作用,为纪检监察机关在新形势下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记者 李雪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