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力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
五月的巴蜀大地,草木吐绿,春意盎然,一曲以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为题的“春之声”渐入华章。
成果展示、实地考察、万人视频参会……共识在观摩交流中凝聚,合力从四面八方汇集。继2月中旬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后,该省于4月又召开现场会,以更大力度推进乡镇纪检组织建设。
基层发展稳定,事关全局。在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松”不得,党群关系“散”不得,稳定基础“垮”不得,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强基层纪检组织是题中之义,大势所趋。
资源向一线配置 保障能力大提升
“升钟镇纪检工作最大的变化是,有人抓落实了。”说这话的人是南充市南部县升钟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雪珍。
记者了解到,升钟镇纪委已配备1名专职纪委副书记,而且有4名纪委委员。“过去,乡镇纪委书记一般由同级党委副书记兼任,身兼数职,工作力度不够。现在,乡镇纪委书记在分工上主抓党务工作,保证了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纪检工作上。”南部县县委书记何修礼介绍。
升钟镇的变化,只是四川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一个样本。
今年以来,四川重心下移,健全基层纪检组织保障体系,推动资源向一线配置、力量向一线集聚、监督向一线延伸,加速构建省、市、县、乡、村、组全覆盖、立体化的监督新格局。
——规范乡镇纪委设置。截至目前,全省有3873个乡镇设有纪委;在750个曾撤销过纪委的乡镇中,已恢复设置的有217个,在8月底前将全部恢复。
——创新设置乡镇政府监察室。一些地方在乡镇政府设置监察室,重点对乡镇部门、站所及其工作人员实施严格的行政监督和效能监察,指导行政村、社区开展工作。
——设立村(社区)纪检组织。一些地方在村(社区)设立监督委员会、纪检小组,在村民(居民)小组设立廉情监督员、廉情信息员等,将监督检查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填补了基层监督盲点。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纪检组织网络正覆盖全省。
“基层纪检组织向村(社区)延伸,实现全覆盖,真正实现了监督重心下沉,是扑下身子抓纪检、贴近民心转作风的有效实践。”四川省纪委干部室负责人这样解读。
组织健全了,如何确保正常运转?该省明确提出推进保障能力大提升,确保“乡镇纪检组织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必要的办公办案设备、有基本的交通保障”的“四有”标准正在全省各乡镇“落地”。
机制在一线创新 履职水平大提升
成都市蒲江县朝阳湖镇村民杨学明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修不修路由干部定,现在不一样了,村级服务资金怎么用,大家说了算!”
杨学明提到的村级服务资金,指的是成都市政府每年拨付到乡镇、专门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每村每年33万元。之所以能够大家说了算,是因为有了镇纪委的专门监督。
据朝阳湖镇纪委书记袁兴礼介绍,该镇建立了廉政保证金制度,要求工程中标企业按照工程总价的10%缴纳廉政保证金,一旦发现中标企业有不廉洁行为,不仅要扣减工程款的10%,而且其所缴纳的廉政保证金也不退还。“纪委不仅主动介入,而且还邀请了村民议事委员会成员参与监督,把工程晒在‘阳光’下,让老百姓看得明白。”袁兴礼说。
这种“一线监督”,只是乡镇纪委职责之一。四川鼓励各地在不改变乡镇纪委设置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着力探索创新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乡镇纪委服务发展、联系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
——强化案件查办。针对单个乡镇办案力量有限的情况,一些地方通过创新建立办案协作区制度、交叉办案制度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有效破解重大案件查办难题。绵竹市整合所属5个乡镇力量,仅用3天时间就突破了金花镇某村党支部书记涉嫌贪污专项资金案件。
——强化“一线监督”。随着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大量资金涌入农村。如何加强监督,保证政策“不走样”、资金不流失?一些地方通过进村入户加强动态监督和全程监督,筑牢“一线监督”防线。丹棱县双桥镇纪委实行农村集体“三资”网络化管理,将“三资”信息全部纳入管理平台,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和上级监管。此做法在全县所有乡镇推行后,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消除了群众疑虑,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极大改善。
——强化信访处理。该省高度重视群众诉求,主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大英县充分发挥乡镇纪委在解决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等基层老大难问题上的作用,有效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息诉率达90%以上。乐山市五通桥区杨柳镇翻身村,在2006年前几乎每年都有3件以上的越级上访案件。该村成立纪检小组后,2009年至今村里无信访案件。“因为办事公道,老百姓很多话愿意给我们讲。”翻身村纪检小组组长黄加富对记者说。该村也是乐山市最早建立纪检小组的村。
四川省纪委干部室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省乡镇纪委通过机制制度的探索和创新,为基层纪检组织充分履职提供了全新的载体、有效的途径、有力的抓手。
队伍在一线锤炼 业务素质大提升
乡镇纪检工作直面群众、责任重大,建设一支“铁军”,至关重要。
四川多措并举,以“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公道正派、服务群众”为目标,大力提升乡镇纪检干部综合素质。
——实施全员培训。省纪委出台《2012年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年内将新任乡镇纪委书记全部培训一遍。同时,通过选派乡镇纪检干部上挂锻炼、参与上级办案等办法,实战练兵,提高能力。
各地各出实招,大兴培训之风。眉山市全面推行廉政“51”模式,对新任乡镇纪检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廉政培训、警示教育、廉政考试、廉政承诺和任后廉政跟踪。达县每年选派5至10名乡镇纪检干部到县纪委机关“跟班学习”3至6个月,实行“一对一”指导。
——实施严格监管。监督者,更应接受监督,对执纪者来说,形象就是生命。该省突出抓牢乡镇纪检干部纪律作风,激发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示范引领作表率,树立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实施关怀激励。全省各地不仅搭建乡镇纪检干部能干事、干成事的舞台,而且探索建立乡镇纪检干部业绩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重用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绵阳市涪城区区委书记席世洪介绍说,该区建立了乡镇纪检干部考核和评级体系,按照考核结果,近两年提拔14名乡镇纪委书记为正科级领导干部,其中有4人被提拔到乡镇和区级部门担任主要领导。在德阳市,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的纪检干部优先得到提拔交流,2011年全市共有25名乡镇纪委书记被提拔,占总数的20%。
“今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不仅要实现基层纪检组织的全覆盖,也要实现基层纪检干部能力素质的大提升,倡导崇尚实干的选人用人导向。”四川省纪委干部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记者 袁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