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两级巡查”显实效
“我们在巡查时成立了材料采购小组,邀请了专业审计事务所进行指导,采取‘货比三家’的方式采购了大小桃树1280棵、琴丝竹6万苗、大小景观石50多个,种植草坪1万平方米,初步估计节省费用50万元。”4月2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永盛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工作会现场,该镇纪委书记陈芳告诉笔者。
这是温江区推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两级巡查”制度后取得的成效之一。
整合三级力量 提供组织保障
“村道的路面宽度、材料、厚度基本一致,怎么这两个村的决算资金明显高些?”万春镇巡查工作小组在开展村(社)公共服务项目专项巡查过程中,发现该镇金星村和鱼凫村的道路建设可能存在虚报决算资金的问题,并立即反馈给镇政府。随后,镇政府对两个项目进行了工程质量分析和内部审计,核减决算资金12万余元,实现了对苗头性问题的“早发现、早提醒和早纠正”。两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不约而同地感慨:巡查工作查得细、落得实,避免了我们这些基层干部糊里糊涂犯错误。
温江区在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明确区纪委是牵头抓总、制度设计、组织协调的“总指挥”;派出纪(工)委是日常监督与重点巡查相结合的“巡查员”;镇(街)纪(工)委是对本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干部进行监督管理的“监督员”。
翻开该区新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工作实绩考核的话语权从区纪委下放到了纪(工)委,为纪(工)委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提供了支撑:区纪委常委会和职能室的考核权重由以前的35分减为14分,只负责综合评定、特色亮点加分工作部分;基础性工作、专项工作、民主测评等考核的话语权被赋予派出纪(工)委,其享有的分值权重从65分增加到86分。
搭建高效平台 全方位推进
从2011年6月起,温江区发展和改革局投资管理科科长李小林就作为区上“两级巡查”人力资源库抽取的专家之一,全程参与了皂江绿道工程、柳岸花邻公建配套道路以及踏水桥场、镇子场等场镇改造的项目巡查工作。
“我在发改部门从事了20多年的项目审批工作,像这样跟着纪委直接到各个项目所在地搞巡查还是头一回。开始我也不明白为什么非要让我们这些职能部门的人全程参与。这大半年过去了,我觉得辛苦没有白费,确实找到了很多问题,工作也很有成效。现在看来,在乡镇这一块,部分项目立项审批的资料确实有待进一步规范,这也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找到了抓手。”李小林感叹道。
从去年5月开始,温江区就通过制定印发一系列文件,建立温江区“两级巡查”工作领导小组以及“两级巡查”人力资源库,其成员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发改、建设、财政等部门的中层干部、业务骨干组成,使“两级巡查”有了专业支撑。
该区还对巡查内容、巡查方式、巡查程序等具体环节进行了确定和规范。纪(工)委主要巡查镇(街)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以及执行“三重一大”情况,镇纪委主要巡查村(社)建设、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等方面,巡查方式分为综合巡查、专题巡查两种。
注重“三个结合” 提高监督实效
“安置区绿化好,居住环境好,娃娃上学也很方便,和县城没多大差别,我们已经很久没往城里头跑了。”家住温江区和盛镇柳岸社区的吴桂英大姐在随机访问中对区纪委“两级巡查”组工作人员说。在谈到目前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时,吴大姐反映:“前面路口的房子一直没有拆,每次都要绕很远,很不方便,施工的速度太慢了。”巡查组工作人员对她反映的问题进行了翔实记录并及时向当地镇(街)反馈。
推进“两级巡查”制度,目的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中心工作,巡查内容的针对性便显得尤为重要。温江区纪委明确要求巡查内容要与中心(重点)工作结合、与民生工程结合、与综合效能评估结合。因此,和盛镇的巡查组工作人员才十分注意像吴桂英大姐这些群众的满意度。
截至目前,温江区各派出纪(工)委和各镇(街道)纪(工)委巡查组分别对全区8个镇(街)、37个村(社区)开展了10个专题巡查,与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群众谈话480人次,查找存在问题97条,提出工作整改意见建议103个。(马小珺 温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