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水利系统以防促建保廉洁
山涧沟壑之上,大江大河两岸,机器轰鸣,人头攒动,水利建设如火如荼。建设项目现场,总能见到水利系统纪检监察干部忙碌的身影,建制度、抓防控,走一线、促规范,蹲现场、保安全……
近年来,四川水利系统面临加快灾后重建和加快改革发展双重任务,资金投入多,工程建设量大,廉政风险不断增加。水利系统纪检监察部门坚持关口前移抓预防,狠抓监督机制、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教育机制建设,为该省水利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抓监督机制建设,启动“扫雷仪”
2008年至2011年,四川省水利总投资达639亿元,未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未出现重大安全事故。这其中有着水利系统深化监督工作的贡献。
四川省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切实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规划、建设管理、资金使用、干部安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全面启动了确保水利系统党员干部主观上“不敢腐败”的“扫雷仪”。
“四层”网格全覆盖。建立完善“省、厅、市、县”四层监督检查工作网格,省里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由省监察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等组成的督查领导小组,对重点水利工程进行抽查;省水利厅组织9个检查组,由厅领导带队开展监督检查;各市州水务局、厅直属单位和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实现了纪检监察资源的有机联动和水利督查的全覆盖。
督查“五制”保运行。探索建立了督查工作季报制、督查自查台账制、联络人员责任制、落实整改督办制、行政监管问责制等督查“五制”,建立工作台账,用表格形式将项目规划、招投标、建设实施、资金管理使用等9个方面细化为54项检查内容,动态记载重大水利项目督查情况,确保督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积极探索促实效。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监督方式,对投资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重点督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对发现问题的项目跟踪督查,限时整改;对一些推进不力、问题久拖不改的项目挂牌督查,现场办公,敦促问题解决。2011年以来,该省监督检查458个重点项目,发现问题172个,已全部整改到位。
抓防控机制建设,编织“防护网”
四川省水利系统把建立科学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中之重,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主线,以机制制度建设为核心,精心编织确保党员干部客观上“不能腐败”的“安全防护网”。
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明确目标,精细分工,严明职责,严格执行问责、问廉、问效“三问”责任追究制,对执行力不强、落实责任不到位、工作敷衍应付的,从严问责。
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筑牢廉政风险制度防线。2011年,共清理制度714个,新建160个,废止54个;今年,在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建设中,又梳理制度218个。
强化措施到位。排查岗位廉政风险,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制定防控措施,形成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省水利厅机关、20个厅直属单位和21个市州初步建立了廉政风险防控基本框架,共查找廉政风险点3769个,制定防控措施3445条。双流县水务局研发的行政效能电子监控系统软件,可在线实时动态监控,成为该省水利系统廉政风险防控的“标杆”。
抓教育机制建设,提高“免疫力”
新年伊始,四川省水利系统200余名领导干部就被集中起来,接受省水利厅联合省纪委共同举办的水利系统新任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培训。
类似的举措还有很多。四川省水利系统充分发挥教育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教育引导、预防、警醒和心理调节力度,不断提高水利系统党员干部思想上“不愿腐败”的“免疫力”。
强化思想引导,增强廉政意识。重点对领导干部强化政策法规和党纪政纪教育,在个人履职上强化自律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强化程序意识,使其端正价值取向,保持良好行为操守。
注重方式方法,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党组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培训等制度,坚持经常性教育和专题性教育结合、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结合、思想教育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着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09年以来,省水利厅与省纪委坚持每年联合举办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教育培训,收到良好效果。
加强廉政文化培育,营造良好氛围。开设反腐倡廉网站,创办内部刊物,组织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工地等活动,积极培育廉政典型。以组织参观监狱、剖析典型案例、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组织行风评议,积极参与“行风热线”节目,主动提升服务水平、接受群众监督,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徐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