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贡:铁腕重拳整治“庸懒散”
“以后对待工作再也不敢大意和懈怠了!”4月12日,在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纪委会议室,该区就业局的一名工作人员懊恼地说。原来,该工作人员上个月休假期间没有把手头工作转交给同事,结果被单位认定为拖延相关工作20个工作日,被调离岗位。
自今年2月起,该市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全面深入开展效能问责,以“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为主题,大力惩治“庸懒散”等行为。截至目前,该市已有274名机关干部因“庸懒散”等问题被问责,其中,被责令书面检查141人,通报批评146人,免职2人,辞退6人。
暗访只是“一阵风”?
3月15日下午3时许,自贡市纪委、监察局纪检监察一室副主任明登勇所率的暗访组出现在了贡井区的某度假山庄,这已是他当天暗访的第4个点。由于停车场有几辆车疑似公车,明登勇拨通了公车清理办的电话,得知其中有两辆车正是荣县县政务中心和财政局的公务用车。随后,暗访组在该度假山庄包间里发现了荣县政府办副主任、政务中心主任张某某等6人正在打牌……
之后,荣县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给予张某某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免职处分。
“难道每次暗访都会动真格”、“张某某真倒霉,刚好撞在了‘枪口上’”、“暗访结束了就没事了”……当时,有人这样议论。
明登勇则不这么认为。此前,他已经在2月参加了3次暗访,次次都抓到了“大鱼”。除了张某某,还发现了市法院、市电业局的4名干部上班时间赌博以及一次大规模公车私用行为。“暗访频率比过去高,由半个月一次变成一周一次。”明登勇介绍说,“最关键的是每次暗访都保密,随机决定暗访点,这样就可以防止有人‘通风报信’。”
自贡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毛碧是市效能问责办主任。“在治理行动中,我们发现有些问题积重难返。”毛碧说,“因此我们不能光停留在抓工作纪律上,暗访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看最终形成的工作实效,即执行力和项目推进的成果。”
全民围剿“庸懒散”
自贡市此次大力整治“庸懒散”行为,并非心血来潮。
2011年,自贡市继成都、绵阳之后,成为四川省第3个拥有国家级高新区的城市,但多个指标在全省的排名却不尽如人意,经济总量长期在川南4个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一。
在自贡市领导看来,自贡不占天时(自然资源)、不占地利(交通优势),要发展唯有靠人和。自贡市委书记雷洪金认为,一个地区发展好坏,与当地干部的工作状态分不开。于是,从去年下半年起,雷洪金就一直在调研,着手开展此次治理“庸懒散”行动。
治理行动也吸引了当地群众的热情参与。3月6日,自贡市正式开通“治庸”投诉热线,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庸懒散”行为。
为方便群众办事,自贡市委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陈显龙还把自己的办公室设在了进办公楼大门后的第一间;而荣县县委书记张邦举则把批阅信访件作为了每天早上的第一项工作。截至目前,自贡市共收到关于“庸懒散”行为的投诉举报169件,办结142件。
自贡市规建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张某因受理市民网上投诉的问题后,没有按时办理造成延误,被通报批评、扣发年终绩效奖,同时该局办公室主任也因管理不严,连带作出检查。
自贡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乾华认为:“执行力太差,有工作人员的能力问题,也有观念问题。有的工作人员‘庸懒散’,结果导致了有的人成天清闲,有的人却要负担起几个人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要清除‘庸懒散’行为存在的土壤,不然再怎样治理也很难铲除根深蒂固的‘机关病’。”
“三个凡是”“砍”权力
在治理行动中,雷洪金牵头成立了治理“庸懒散”实施效能问责领导小组,亲自担任组长,并提出了一个目标,即把自贡建成全省“干部作风最好、办事效率最高、发展环境最优”的城市。
于是,审批服务事项的“一清理三减少”(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减少程序、减少时限、减少费用)工作,成为治庸问责行动中的重点工程,而自贡市的目标是成为四川21个市州中审批事项最少、程序最简、时限最短、收费最低的城市。
“这就是在‘砍’各部门的权力。”自贡市政府副秘书长、政务中心主任赵颖红介绍,“每一个审批事项都是一项权力,这样一来,将不可避免地触及权力运行和利益调整的深层次问题。”
对此,该市领导态度坚决,要求做到三个“凡是”:凡是其他市州已经取消的,坚决取消;凡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能放必放;凡是能够在窗口办理的,都要进政务中心。
而治理行动能持续多久、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则是自贡群众最关注的问题。
“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包括酝酿加强公务员考核制度。”张乾华说,“可以肯定的是,治理行动要转为常态化管理,领导小组也将一直存在下去。”
从5月起,该市已经开始全面整改和追责,以实现“三个变化”:人要变,即干部能力和作风要变;工作要变,即重点工作要有效突破;机关要变,即形成规范有序、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舒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