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邑县创新村务监督委员会“112”工作法
“现在,对双河村原办公用房进行公开拍卖。起拍价为5万元,每次竞拍最少加价1000元……”
5月4日上午,在四川省大邑县董场镇双河村会议室,董场镇纪委书记谭海泉正在主持双河村原办公用房公开拍卖会,双河村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全体成员以及群众代表齐聚一堂。
“‘村监会’就是我们老百姓心中的纪委。”拍卖会结束后,双河村村民游文俊兴奋地说,“通过‘村监会’现场监督,拍卖结果比预计高了7000元,我们感到非常满意。”
近年来,大邑县高度重视“村监会”规范化建设。4年来,全县“村监会”共参与村级事务监督45726项,挽回经济损失近200万元,化解200余起上访事件,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112”工作法
民意体现更充分
“4月,‘村监会’共收集社情民意8条,分别为:3、4、5社群众反映本社林盘之间道路年久失修,急需修缮的问题;9、11、12社群众反映春灌将至,红旗坝沟渠急需清淘,解决灌溉难问题……”
5月5日上午,董场镇双河村“村监会”主任呼向全召集“村监会”成员开会,公布上个月的社情民意收集情况。
王水清是该村“村监会”问题收集组的成员,经常随身揣着一个笔记本走村串户,到群众家里或是田间地头收集问题。“陈婆婆,你身体好点没有,上次你提出的家门口道路低洼积雨的问题,我已经向‘村监会’反映了,正在协调解决。”“好好好,真是谢谢你了……”
该村“村监会”主要采用“112”工作法参与村务监督,即:一本(人手一本工作笔记本)一册(“村监会”成员考勤册)二簿(问题搜集登记簿和问题交接处理结果登记簿)。该村“村监会”自2008年成立以来,共收集社情民意126条,监督解决问题126件,群众测评满意度达98%以上。
加强制度建设
工作规范又简便
5月6日,在凤冠社区3社林盘里,新当选的凤冠社区“村监会”成员王学民等一行正在对刚实施完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行验收,不时拿出一本蓝色小册子翻看。
“这是县纪委今年新编的《大邑县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指导手册》,是我工作的师傅。”王学民说,“以前对监督什么、怎么监督不太有数。有了它,我们工作就能把握住重点。《手册》最后一页还收录了全县各乡镇纪委书记和办公室的联系电话,如果我们监督遇到障碍,乡镇纪委就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为规范“村监会”的工作,大邑县先后出台了《大邑县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机制试行办法》、《“村监会”日常管理制度》、《“村监会”工作职责》、《“村监会”议事规则》、《“村监会”工作流程》等工作制度。
大邑县纪委常委郑志林说:“我们在《手册》里列出了村(社区)‘三务’公开、民主决策、‘三资’管理、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执行情况等五大类监督重点,特别将重点事项的监督流程用方框图画出来,将监督的重点环节、监督方法标记得清清楚楚,让人一目了然。”
切实解决问题
群众舒心更放心
“我是铁溪村村民,村委会在发放13社低收入家庭困难补助时有徇私舞弊情况,希望‘村监会’认真调查核实。”2月17日,董场镇铁溪村“村监会”主任程玉芬接到一个匿名举报电话。程玉芬当即向村党支部书记王顺东通报情况,村委会、“村监会”立即成立调查组,对13社低收入家庭困难补助发放情况进行调查。经核实,13社社长杨某违规将低收入家庭困难补助金发放给不符合条件的亲戚张某。
在“村监会”的监督下,张某退回了违规领取的困难补助金,杨某的社长职务被免。董场镇党委书记杨文学说:“以前对村级事务管理和村社干部的监督,主要靠镇纪委。现在,有了‘村监会’的有力监督,村民更放心了。”
“是‘村监会’的有力监督,保障了我们投资者的利益,推动了社区产业发展。”5月6日,悦来镇三仪社区的陈子福一提起社区“村监会”就竖起了大拇指。原来,2011年底,三仪社区20多户居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社区居民意愿,合作社的生产、分配过程,企业经营状况都要接受社区“村监会”监督。
2012年初,有人向“村监会”反映合作社某经理私自买卖名贵树苗,从中获取利润差额。“村监会”收到举报后对此事进行调查,确认情况属实,便协调召开了股东大会,追缴该经理非法收入,罢免了该经理职务。群众听闻此事后,纷纷要加入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已由原来的20亩土地,迅速发展到了现在的200余亩,吸引社会资金100多万元。(周槿 程季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