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纪检监察干部勇抗洪灾
用行动诠释忠诚
暴雨!山洪!泥石流!
交通受阻!电力中断!通讯不畅!
7月以来,四川省多地遭遇罕见的洪灾,上千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纪检监察干部的身影。面对抗洪救灾的特殊战役,四川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将抗洪救灾作为能力素质、思想作风、基层组织“三项建设”活动的重要内容,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冒着生命危险参与处置,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忠诚之歌!
“到险情最严重的地方去”
“到险情最严重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7月23日凌晨3点,合江县滨江路。正在这里指挥抗洪抢险的泸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田亚东向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发出命令。
灾情就是命令,危难方显真情!7月23日凌晨,夜黑如漆的龙马潭区王爷庙敬老院内,洪水已达到齐腰的深度。为了确保每一位老人都安全转移,泸州市纪委、监察局应急队的干部打着手电筒,同武警、民兵一起把13个老人背出来,全部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当天早晨7点,纳溪区上马镇纪委书记曹仁容、副书记童国芬带队巡查,至321国道旁滨河路三岔路口时,发现民房墙脚被水浸泡,墙灰不断脱落,后山有滑坡迹象。“赶快组织转移!”他们挨家挨户敲门,叫醒熟睡中的居民。7点55分,15户32名群众全部撤出楼房。8点零7分,山体滑坡,民房被夷为一片废墟。
不仅在泸州,在突如其来的险情中,处处都有纪检监察干部的身影——
暴雨导致巴中市南江县高桥乡神潭河的河水猛涨,漫过河床。高桥乡纪委副书记郭志平接到报告:该乡箭杆村三社村道S湾处出现裂缝,极有可能滑坡。郭志平迅速赶至现场,组织村社干部转移群众。抢险人员和群众离开仅8分钟,近500方山石奔流直下,致使200余米道路以及3间房屋被毁坏。
“群众的需求就是第一信号”
面对洪灾,四川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与灾区群众“心连心”,始终与群众战斗在第一线,以过硬的作风经受着灾情的考验。
“没想到你们冒着大雨送大米,真不知怎么感谢!”宜宾市高县文江镇大桥社区的低保户陈泽明接过镇纪委副书记杨朝送来的大米、菜油和慰问金,激动得热泪盈眶。
“抗洪抢险,是对纪检监察干部作风的一次大检验,群众的需求就是第一信号。”宜宾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向辉礼说。
在宜宾市,纪检监察干部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传为佳话。
7月以来的持续暴雨,使宜宾县境内大小河流水位大幅上涨,各乡镇不同程度受灾。7月10日,蕨溪镇监察室主任邹天树在下乡核查农户受灾情况的途中,突然听到有小孩呼救。他顺着声音很快发现了在湍急的河水中挣扎的小孩,情急之下,他来不及脱掉衣裤就跳入河中,几番努力托住了小孩,奋力游往岸边。孩子最终得救了,邹天树却悄然离开。
连日的暴雨,致使永宁河河水漫过泸州市叙永县叙永镇境内的防洪大堤,威胁着下游3000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7月22日,叙永县纪委、监察局组织社区群众抢筑河堤。狂风暴雨中,纪检监察干部排成人墙垒沙袋,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战,筑起了30多米长的防洪堤。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灾情,纪检监察干部纷纷伸出援手。眉山市青神县纪委、监察局多方协调,储备编织袋1.7万条、救生衣700件、冲锋舟3艘、铅丝7吨等防汛物资,全部用于灾区群众一线抗洪。泸县纪委、监察局帮扶得胜镇罐顶山村重建家园,协调筹集项目资金30余万元……
“让党员干部始终绷紧廉洁高效这根弦”
7月23日,特大洪峰经过泸州市境内,该市纪委、监察局立即下发《关于严肃抗洪救灾工作纪律的通知》;次日,又下发《关于开展抗洪救灾专项督查工作的通知》,组织力量对防汛值班、避险措施、物资储备、隐患排查、责任落实等防汛救灾工作情况开展逐项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苗头性违规违纪问题,确保抗洪救灾工作有序进行。
该市还向全市1.3万余名党员干部发送短信,要求他们坚守岗位,严格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同时严肃查处在防汛抗洪工作中玩忽职守、推诿扯皮、行动迟缓的行为。
“强化监督,严肃执纪,就是要让党员干部始终绷紧廉洁高效这根弦,确保全市抗洪救灾的各项部署顺利实施,高效落实。”田亚东说。
灾情发生后,射洪县纪委及时下发了《关于严肃纪律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由县纪委常委带队,开展督查和明察暗访。高县纪委会同县应急办、目标办等部门组成4个督查组,加强对防汛救灾工作中干部履职、作风情况的监督,对值班不到位的2个乡镇、1个部门进行了通报。
深入细致的监督检查,编织起严密的纪律防线,确保抗洪救灾有力有序推进。(记者 袁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