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政和县:给力督查,打造“全景”效能
开展联合督查、综合督查、专项督查,提升效能监察实效
“2012年9月12日10时54分:有群众打电话‘报修’东平镇黄湾村线路故障。11时01分:东平供电所两名抢修人员到达现场,着装规范,工具器材齐全,材料完备……”
这是福建省政和县效能办与政和县供电公司今年第二次联合督查中一次随机抽查行动的记录。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梅文郁认为:“这种督查形式对强化公司内部管理有着很好的成效,我们今后还会延续下去。”
去年以来,政和县以联合督查、综合督查、专项督查为抓手,用察(明察暗访)、访(访企业下基层)、核(资料审核)、验(现场查验)、评(公众评议)等方式,探索建立效能监察“大督查”格局,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提高了制度执行力。
联合督查:激发各单位参与热情
今年5月22日至30日,应政和县卫生局要求,该县效能办对全县14个医疗单位的“三好一满意”活动落实情况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联合督查。县卫生局根据效能办在明察暗访中发现的20项具体问题,发出7份情况通报书,责令存在问题单位立即整改,并跟踪监督落实情况,保证了“三好一满意”活动取得实效。
“以前,对这样的明察暗访,很多单位抱着消极抵触心理。因为,如果被通报了,不但‘家丑’外扬,而且还影响本单位在县里的年终考评。”政和县效能办督查室主任刘文周说。
因此,2011年下半年,政和县探索施行了新的督查方式——联合督查。由县效能办根据各单位发出的邀请组织督查,时间、地点、内容随机决定。督查发现的问题虽不进入效能督查台账,但各单位须按期上报查出的问题和处理结果,县效能办适时跟踪整改情况。这一新的督查方式较好地解除了这些部门和单位的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该县相继有15个单位主动邀请县效能办开展联合督查,共计告诫5人、诫勉教育4人、免职1人、待岗3人。
专项督查:向重点工程、重要部位延伸
“大桥通车以后,噪音消失了,道路变整洁了,我们出行方便多了。”居住在政和县城区东大桥附近的张大爷高兴地说。
建设一年多的城东大桥在主体工程完工后,附属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今年2月,该县效能办接到了多位居民的投诉。在多方了解情况后,针对设计和施工上存在的具体问题,县效能办多次牵头召集施工单位和业主单位商讨处理方案,桥梁附属工程设计与施工不符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大桥于9月1日顺利通车。
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特别是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业等重点部位延伸效能监督触角,这是专项督查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政和县委办督查科、县政府办督查科与县效能办共开展专项督查7次,发出督查通报及整改书3份,保证该县102个重点项目的顺利运行。该县还在重点企业、职能部门设立了8个效能联系点、5个监测点,及时收集行政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整改,有效促进各部门认真履职,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综合督查:对“庸懒散软”常抓不懈
“6月25日:星溪乡,蟹桥水库坝下游坡面长草和小树木,念山水库副坝右岸被开挖成通道,放水阀不够闭合;镇前镇,完成预案演练,但村级预案的‘上墙’率及群众知晓度还要加强,里洋水库大坝左岸漏水严重,应加密观测巡查……”
在政和县效能办的督查台账上,详细记录着今年以来每次防汛督查的情况。汛期以来,该县通过视频检查、电话抽查、重点巡查、现场核查等,对全县10个乡(镇、街道)、9座水库、6个防洪堤、2个在建水利工程、8个重点地灾点进行跟踪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当场登记造册,责令限期整改,全县未发生因虚岗、脱岗、溜岗而引起的责任事故,保证汛期、台风期间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县效能办与县纪委、县委组织部等单位不定期开展常态察访和节点察访,是综合督查的重要内容。截至8月,政和县效能办已开展综合督查9次,督查范围包括治庸治懒、安全生产、防灾防汛、党务政务公开、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工作落实情况等,通过明察暗访发现问题5个,发出情况通报5份,效能告诫4人,诫勉教育4人,为县委、县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顺利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营造了廉洁高效、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陈仕丽 陈丽)
链接:
“大督查”格局促效能建设与时俱进
我县建立效能“大督查”工作机制,旨在丰富督查形式,充实督查内容,不断调整和完善效能监察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围绕“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 按照“最简、最快、最优” 的工作要求,强化督查过程管理,提升效能建设成效,切实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作者系福建省政和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孙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