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旺苍县纪委“三本账”构筑民政资金“防火墙”
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是贫困群众的生命线。为确保救助资金、救灾资金、优抚资金、安置资金等民政专项资金的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四川旺苍县纪委记好“三本账”强化民政资金监管。
记好“明白账”
旺苍县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民政资金物资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和规范乡镇民政财务管理,做到全县“一盘棋”。全面推行落实好“一折通”、做好“两本帐”、记账“三统一”、流程“四备案”的民政资金管理办法。即:“一卡通”,民政固定救助对象打卡发放。县民政局提供花名册和标准,县财政局将民政资金拨付到各乡镇信用社,乡镇信用社再拨付到救助对象的卡号中。民政助理员只掌握名单和标准,救助对象直接到银行凭卡领取救助资金,确保救助资金及时、准确、足额到位。“两本帐”,建立经费和物资账本,确保救灾救济资金、物资有帐可查,防止发生贪污、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记账“三统一”,统一账本规格、统一会计科目、统一记账方法。流程“四备案”,县级下拨资金、物资的分配方案及时报市备案;乡镇的分配方案报县局备案;村级的报乡镇备案;村民小组将资金、物资发放到户花名册报村(居)委会备案。“四备案”一环扣一环,民政资金、物资流向有据可查。
打造“阳光账”
阳光运行民政资金、物资,旺苍县采取“一评二审三批”三步走把好分配“三榜公示”关。核定标准、严格程序,把民政资金、物资发放给最困难、最需要的群众。“村评”。乡镇驻村(居)干部主持会议并负责监督大会程序。村(居)委会召开村(居)委会干部、村民代表、救助对象代表等组成民主评议小组。民主评议大会按村(居)委会干部或乡镇民政助理员介绍救助申报对象家庭情况、申报对象陈述家庭困难情况和理由、评议小组对申报对象的申报表和入户调查表进行讨论、评议小组成员以不记名方式进行投票四大程序进行,票数过半者确定为社会救助公示对象,将民主评议通过的名单村级进行一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无异议后,由村(居)委会将公示名单上报乡(镇)政府。“镇审”。乡(镇)政府成立民主评审小组,对村(居)委会上报对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对象确定程序的规范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对上报对象逐一审核评议后将名单返回村(居)委会进行二榜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对象名单上报县民政局。“县批”。由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组成评定审批小组,对乡镇上报通过的救助对象进行入户实地调查,入户抽查率不低于50%,对抽查合格率低于98%的,责令该乡镇按规定程序重新开展核查。对各乡镇上报对象名单进行评定审批,并将审批名单返回各乡(镇),分别以乡(镇)和村(居)委会为单位进行三榜公示。加强对民政资金、物资发放过程的监管。县纪委监察局组织县民政局和县财政局联合制定了《旺苍县民政资金专项监察工作方案》,采取关口前移、事前、事中、事后环环监督检查,认真查处挤占挪用、截留、贪污民政资金、物资的行为。
建好“民心账”
建立长效机制,简化操作,透明民政资金、物资发放,为受困群众“雪中送炭”,建一簿安民利国的“民心帐”。一是规范制度。县纪委监察局会同县民政局、县审计局、县财政局联合下发了《旺苍县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对救灾款物的性质、使用范围、发放程序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二是理顺体制。减少民政资金、物资发放的中间环节,减少人为操作和干预,简化资金下拨环节,简化手续,杜绝了漏洞,从体制上避免截留、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对全县的优抚双定对象、社会救助对象、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等民政对象的补助资金“一折通”发放,认真清理自然减员对象,避免吃民政空饷,确保了民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三是加强培训。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和“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强民政助理业务培训,增强业务技能;同时加强法纪培训,增强其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筑起一道防腐拒变的城墙。
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实施医疗救助40938人次,发放救助金1113.6万元;累计实施最低生活保障52.74万人次,发放保障金7355.3万元;新增五保对象200人,累计发放供养金447.92万元;2012年1至10月,共下拨各类救灾资金173万元,棉被500床,棉大衣500件,救助各类困难群众1.4万次。确保了每一分民政资金和每一点救灾物资安全封闭运转,有利维护了民政对象的切身利益,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四川省旺苍县纪委 曾得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