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玉屏县:抗旱,驻村干部在行动
大片农田龟裂、农作物枯萎,大量山塘水库干涸见底,小河小溪断流……今年入夏以来,贵州省玉屏自治县因降雨偏少,持续一个多月的高温少雨天气,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干旱,成为全省26个重旱区之一,部分群众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严重。截止目前,该县因旱受灾85458人,其中饮水困难人口1007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159公顷。
面对严重旱情,由该县“干群连心室”驻村干部组成的一支支“抗旱工作组”成了农民的“主心骨”、“贴心人”。他们积极带领农民打井、修渠,提供物资和资金,及时维修和添置各类抗旱设施设备,慰问困难群众,帮助群众抗旱自救。
出谋划策,塑造抗旱“主心骨”
“多亏了驻村工作组的大力协调,帮助我们解决了灌溉设备、水管、汽油等抗旱物资,要不然我们农民今年的辛苦就白费了。”新店乡老寨村党支部书记高芳信高兴地说道。
受持续干旱影响,流经新店乡老寨村的一条小溪断流,该村出现农田龟裂、庄稼枯萎,人畜饮水告急。面对旱情,驻村工作组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积极与多部门联系协调,为该村新增灌溉设备3台,水管620米,汽油200公升,解决了农民群众抗旱燃眉之急。
新店乡老寨村驻村干部千方百计为群众抗旱排忧解难,只是该县69个驻村工作组其中的一个例子,像这样到事情不胜枚举。如县财政局筹措1万元资金,支持亚鱼乡沙子坳村抗旱救灾工作;朱家场镇前光村,在水务局到的资金支持下,赶场坝村民组的部分村民正在抓紧清淤及围堰施工,准备建一座新井。
该县广大驻村干部充分发党员干部模范作用,牢固树立“旱情一日不除、思想一日不松、干劲一日不减、抗旱一日不止”的持久抗旱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出主意、想办法帮助抗旱,引导农民群众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广辟水源,最大限度减少旱灾损失。
访贫问苦,奋当抗旱“贴心人”
“不让一户因灾断水,不让一人因旱受渴,不让一家因旱受饿!”这是玉屏自治县各“干群连心室”驻村干部发出的承诺。
平溪镇铁家溪村是该县高海拔高寒山区,山高坡陡,土地贫脊,7月21日,该县发改局驻村干部对铁家溪村20户缺少粮食的贫困党员、独生子女户慰问金共6000元,缓解了他们粮食困难的窘境。
为帮助全县旱区群众抗旱,降低干旱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全县驻村干部加强与本部门的联系,积极为群众做好抗旱救灾送水、送粮服务,帮助饮水困难和粮食困难户,特别是无自救能力的空巢老人、五保户、残疾人和留守儿童渡过难关,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位受灾群众,成为带领群众战胜旱灾的“贴心人”。
从6月份以来,该县共发放救灾款16.45万元,临时性生活救助粮4吨,低保季节性缺粮114吨。
率先垂范,凝聚抗旱“正能量”
“大家要树立抗旱救灾“一盘棋”的意识,树立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好一切努力,切实履行好职责,打好打赢抗旱攻艰战。”7月27日,县委书记王俊铭在全县抗旱工作会议上,对各乡镇、县直部门及驻村干部提出的要求。
7月24日,县委副书记徐敏到朱家场镇实地查看旱灾情况。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思想准备,把抗旱保民生作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切实维护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
7月24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丽玲深入新店乡朝阳村,实地了解该村因干旱天气受灾情况及抗旱中存在的困难。现场协调县水务局解决1000米的水管,使村民能及时抽水灌溉稻田,缓解旱情。
7月27日,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付万福到田坪镇彰坪村指导抗旱救灾,要求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灾情,自身能解决的灾情要全部及时地解决,对确无办法解决的困难要积极争取上级组织、职能部门甚至社会各界支持,共度难关。
面对旱魔肆虐的土地,面对群众的殷切期待,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启动了三级应急预案,县领导深入一线,指导抗旱救灾,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目前,该县驻村工作组各显其能,忙碌穿梭在山间田野,不畏酷暑,不辞辛劳,正团结带领群众打响抗旱的“攻坚战”。
据统计,全县共投入抗旱资金200余万元,组织专人抢修了电提灌站及深井73处,组建机防队对4500亩水稻病虫进行统防统治,采购价值1.404万元的农药发放到农民手中。(姚愿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