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 作风 能力——贴近群众的三大法宝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照一照镜子、正一下衣冠、洗一次澡、治一治病”。
从 “左倾”到“八九”,从“解放”到“辉煌”,一路走来,多次党内“事件”告诉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路线,是我们党领导干部的工作方 法和根本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自己摆在群众的位置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待,想群众的问题、说群众的话、干群众的事;坚持 走群众路线,就要贴近群众,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子,同说一种话题,同想一个心事,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就能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 急,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为顺利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丰厚的群众基础。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的乡镇干部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实践者,必须毫不动 摇地走群众路线,贴群众口味,争做表率,勇树标杆。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在党性、作风、能力上下功夫,自觉做到“党性强、作风 优、能力硬”。
在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所面对的农村群众,服务的对象是农村群众,如何让让群众喜欢你、信任你,能在群众中站得住脚,以较强的党性意识创造一种和谐的干群关 系。笔者觉得,首先是要牢记党的宗旨,时刻心系群众,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解民之所急,与人民群众结成唇齿相依的“鱼水关系”,因为“民 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一个长期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然后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自身思想政治学习、党性学习,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意识;其 次是要继续深化 “下基层、访民意、听民声”征求意见活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俯下身子、听民意,做群众的贴心人和知心人;最后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讲解国家惠民政 策,为群众排忧解难,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只有这样,你在群众中树立的是一个讲政治、讲党性的干部,你代表的是党的形象,群众 依靠党才有了心理上的靠山。
面对当前的社会现实,不得不承认我们党内有一些脱离了党性,一味亲睐低级趣味的腐败分子,视国运兴衰为游戏,打着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幌子,进豪华宴厅、享 不雅之乐、揽不利之财、做形象工程,严重损坏了党的形象。关于作风这一块,笔者以为:作风优则事业兴。良好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工作根本,是取信 于民的工作基础,同时也是贴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为乡镇党员干部,更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光盘行动”、“马上就办”、“真蹲实驻”的践行者和标兵,把 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抓手,以优良的工作作风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对那些庸、懒、散的干部,要敢于批评和问责,屡教不改的坚决清除干 部队伍,努力打造一支作风优良、亲民爱民的干部队伍,取得群众信任、塑造公仆形象。
农村工作要点子多,针对各种特殊的情况,要有随机应变合理解决的能力。能力从哪里来?除了长期服务基层积累的经验外,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学习是一辈子的 事,永不嫌晚、永不嫌多。基层干部对待学习,要有一种永不嫌累的理念,自觉把学习贯穿于生活和工作之中。要信奉“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毕业、只有 毕生”,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始终保持学而不厌、学而不止的学习热情。很难想象一个“不读文件,不看新闻,不问政策”的干部在群众会上的发言效 果。曾听一个在村里驻村的干部说在一次群众会上,竟然有群众问了一个“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从而得出一个结论:不学习,你将与群众无法沟通。所以我 们必须在学习中不断深化、不断创新,将学到的知识与群众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各项工作更符合群众 的意愿和要求,你就有了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
总之,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是要把党员干部腐朽堕落、以权谋私、得过且过、不作为、不上进等一切群众看不顺眼思想、行为等方面的毛病彻底洗一洗,治一治,甚至根除。(碧江区纪委 张斯然 杨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