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玉屏县:驻村干部成抗旱“主力军”
“终于出水了,谷子有救了!”7月28日,在玉屏侗族自治县新店乡老寨村后垅组河坝田埂上,村民们高兴的喊了起来。自6月中旬以来,玉屏侗族自治县气温明显偏高,降水量比同期偏少6成以上,进入7月后几乎无有效降水,旱情发展迅速,农作物受灾严重。灾情就是命令,该县358名驻村干部积极行动起来,每天入户了解哪里最缺水,哪里最需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抗旱。真正做到“事为民做,心为民想,利为民谋”。
真心为民,做群众“主心骨”
该县驻村干部、联建部门组建抗旱小分队深入村寨、村组、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走访了解,实地察看了解旱情,及时统计上报旱情,坚决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利用广播、短信平台、标语、传单、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在着力保障人畜正常饮水的同时,引导群众有序调配使用自备和协调到的抗旱机具、管道及燃油,将机具使用技术手口相传,根据稻田地势由远及近、至上而下逐一灌溉,消除农民悲观失望情绪和消极等待心理。引导农民群众进行生产、生活自救,在旱情面前不恐慌、不气馁,积极投入到抗旱减灾增收的各项活动中,千方百计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真诚便民,做群众“贴心人”
针对当前旱情,该县各乡镇采取分片包干、分类指导等方法,由驻村班子、工作队长组织乡镇、村干部和农业、水务、民政、统计等部门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抗旱保苗技术服务。现场指导群众科学浇水、科学管理,主动做好稻田浇水和病虫防治等管理工作,有效确保了抗旱成效。同时在各村村组入口处竖立抗旱公示牌,公示牌上醒目的公布有应对措施、责任人及联建部门负责同志和驻村工作队全体成员的电话,将他们的电话设置为抗旱热线。进一步确保各村的旱情得到有效控制,困难得到及时解决,民生得到坚强保障。
真正惠民,做群众“自家人”
该县驻村干部了解到朱家场镇鱼塘村徐家坪组无自流灌溉水源,电灌渠道年久失修,无法引水,十余户群众饮水困难,十余亩地的秧苗就要枯萎。驻村干部们及时向领导汇报,与铝厂的领导进行沟通协商,利用广茂铝厂的生活用水进行短时灌溉抗旱保苗,暂时缓解了旱情。新店乡狸狮坪村驻村干部接到群众反映,狸狮坪上下两个村民组共用的抽水机抽不出水来了,群众急的手忙脚乱,不知怎么办?接到反映后,狸狮坪的驻村干部马上赶赴现场并与村组干部查看实情,得知是河里水位过低,堤灌的抽水机管子无法抽到水,只能从上游河床挖掘渠道。于是,驻村干部立即将情况汇报乡领导并迅速落实资金,经过6个多小时的共同奋战,终于将水引流到堤灌管子处,抽水机又能正常地工作了。
7月16日上午,驻村干部联系玉屏县教育局和中医院负责人为柴冲村村民解决了一些必需的供水机械,帮助缓解旱情;7月28日,驻村干部联系该县工贸局为野鸡坪村送去了抗旱然油60公升;该县投促局与朱家场镇政府、水务局为朱家场镇詹家坳村、麻栗坳下寨组解决输水管、水泵,支持两个村民组抗旱救灾;法制办为长冲垅村累计投入解决人畜饮水工程维修沟渠和抗旱资金7400元……
在玉屏县大地上,每天都上演着抗旱感人事迹。“天无情、人有情,只要有干部跟我们在一起,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朱家场镇詹家坳村麻栗坳下寨组一村民激动地说。
据不完全统计,该县受旱灾人口8.5万余人,饮水困难人口1万余人,饮水困难大牲畜0.5万余头(只)。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0.4万余公顷,其中成灾1400余公顷,绝收513公顷,旱灾造成全县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目前,县级财政救灾款已支出50万元,县级政府救灾物质投入折款200余万元用于救灾。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该县在组织自救互救、帮助困难群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切实把党委、政府的关怀送给每一位受灾群众。全县没有因水事引发矛盾纠纷,抗旱组织有序,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正常、思想稳定。(玉屏侗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李竹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