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玉屏县:驻村干部谱写华丽乐章
在今年的“干群连心·率先小康”驻村工作中,贵州省玉屏自治县在全县69个村、社区建立了69个“干群连心室”。驻村干部们真蹲实住,真心为民谋发展,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了干群连心的乐章。
农村好声音,声声悦耳
“村民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干群连心室’的驻村干部小杨,现在是早上播报天气时间,今天天气……”在亚鱼乡瓮袍村驻村干部每天早上8:30——9:00都会为群众播报半小时,内容涉及天气预报、时事政治、惠民政策、农业科技知识等。
“杨柳村的村民们,大家注意了,今天晚上驻村干部将在杨柳村小学播放电影,请大家吃完饭后去收看。”这是杨柳村“大喇叭”为民服务的声音……像这样的声音,该县还有很多。
为了方便群众,2008年,该县就在全县的许多村都安装了广播,但自安装后便极少得到利用,平时只是通知开个会。自从今年启动驻村工作后,驻村干部们把“大喇叭”当成了宝贝,充分利用“大喇叭”为群众宣讲国家重要会议精神和各种惠农惠民政策,适时广播天气预报。
“‘大喇叭’不仅覆盖面广、效力高,还不耽误群众劳作的时间,可以边干活边听,一举多得,现在非常受到群众的欢迎。”县委组织部驻村干部梁秋华讲到。
如今走进玉屏的村村寨寨,到处都可听到驻村干部用“大喇叭”服务群众的声音,“大喇叭”成了该县农村的“好声音”。
引来甘泉水,滴滴润心
汩汩清流农家饮、涓涓不息暖心窝。日前,田坪镇庆寨村坳上组的群众们在联建部门和驻村干部的帮助下终于告别了无水的日子,清凉的井水被引到了家家户户的水缸边上。
村民巨秀木一拧开水龙头,一股清凌凌的水流喷涌而出。巨秀木用瓢接了一瓢水,喝了几口高兴地说道:“这水真甜啊,我们老百姓以后可以放心用水了,再也不用担心干旱没水喝的问题。感谢党和政府、感谢驻村干部,是他们为我们送来了这么甘甜的放心水。”
庆寨村坳上村民组地势较高,处于玉屏河分水岭地段,水资源比较匮乏,加之蓄水基础设施不完善,每逢枯水干旱季节,村民生活用水只能靠肩挑背驼,严重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
庆寨村驻村干部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了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驻村工作组经过多次深入调研,请镇水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实地查看,寻找到了水源地点。同时,积极向县水务部门汇报并争取资金支持,协调到县水务局2012年人饮工程资金12万元,修建了一个集中供水池、水提泵站,将蓄水池里的水源源不断的送入村民家里,成功解决了坳上村民组人畜饮水难题。
种瓜得瓜,个个香甜
7月9日上午,一位农民背着一袋圆鼓鼓的编织袋在该县农牧科技局办公室门口询问:“请问严局长在几楼呀?”办公室工作人员微笑的问道:“请问找我们严局有什么事吗?”“我家自种的西瓜请严局长尝尝。”这位朴实的农民笑着答道。
原来,这位送西瓜的农民是平溪镇杨柳村刘家组的吴奇松,去年冬天种了50多亩桃树,由于购买树苗资金投入太大,家里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正在他犯愁的时候,“干群连心室”的驻村干部帮助出谋划策,建议他套种西瓜来缓解资金压力,并积极向县农牧科技局为他争取了5吨肥料,还经常查看西瓜长势及询问他有什么困难。在驻村干部以及县农牧科技局的关心指导下,他家的西瓜产量平均亩产达6000斤,个大、香甜,仅西瓜收入就达10万左右,弥补了他资金的缺口。
“多亏‘干群连心室’驻村干部的好建议,以及县农牧科技局领导给我解决的五吨肥料,要不然我也赚不到这么多钱!今天送西瓜来主要是想表示我的心意,感谢你们处处为我们农民着想。”吴奇松道出了背西瓜来给大家品尝的目的。
自开展“干群连心·率先小康”干部驻村工作以来,玉屏自治县不断采取政策与技术帮扶、部门与个人帮扶以及经济与物资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帮民富、助民强,受到了群众好评。(姚愿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