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给不良作风“开刀”
对“庸懒散”问题绝不手软
在工作中不作为的后果是什么?免职处理!在治理干部“庸懒散”问题上,南宁市重拳出击,绝不手软。
7月2日,南宁市城投集团下属城投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在负责服务“两会一节”(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重大项目过程中,因推进不力、管理混乱、作风不实等问题,造成项目施工缓慢,严重滞后于市委、市政府倒排计划,最终受到免职问责处理。这也是该市问责问效领导小组6月24日成立以来第一次启动问责问效。
为了治理“庸懒散”顽疾,南宁市开出强效“药方”——制定《加强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监督检查问责问效的意见》,明确规定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中央、自治区、南宁市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全部纳入监督检查问责问效工作范围,做到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事项百分之百监督检查、责任百分之百落实、失职百分之百追究。此外,《意见》还明确提出,对在推进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中工作拖拉、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违纪违法等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视情节轻重依纪依法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停职检查、责令辞职、免职、党纪政纪处分、追究法律责任等处理。
此外,该市还规定问责问效领导小组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处级干部,可以向市委提出停职检查或免职建议;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科级干部,可以直接作出停职检查或免职决定;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可向市委提出优先提拔重用建议。
严肃查处公车私用行为
领导干部将公务用车当成私家车使用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一律严惩不贷!
今年清明节、“五一”节以及6月3日至4日、6月20日至21日,南宁市纪委联合有关单位组成专门的工作组,分别到饭店、酒店等场所明察暗访公务用车使用情况,共对1500辆停放在上述场所的车辆进行摄影录像取证。经调查核实,属南宁市管辖范围内的公车有36辆,属公车私用的有8辆。
与此同时,该市让各部门各单位对公务车使用情况进行自我“体检”、自查“病症”后,再有针对性地以市纪委集体约谈、个别约谈及立案处分等方式“治疗”。5月31日,南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雷永达就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对各县区各单位纪委(纪检组)书记(组长)进行了集体约谈。6月20日,雷永达对存在公车私用现象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了个别约谈。之后,公车私用相关当事人分别受到了严肃处理。
为“美丽南宁”护航发展
及时制定督查考核方案、出台问责办法、组成督查考核队伍深入实地检查,在新闻媒体上集中曝光违纪典型……5月2日以来,南宁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督查为抓手,以考评为手段,以问责为保障,强势介入“美丽南宁”活动的开展,为其保驾护航。
南宁市纪委、监察局制定了《“美丽南宁”活动工作问责办法》等,明确问责对象、问责情形和问责程序,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时进行调查,并视情节轻重依纪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理。
该市还将纪检监察机关职能监督,党委、政府督查部门专门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特邀检查员监督,群众监督等监督力量整合起来,组成了60多人的监督检查队伍,分片包干负责12个县区和4个开发区的跟踪监督检查工作。将一季度一次的集中督查、一月一次的专项检查、一月一次的随机暗访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随机抽查、突击检查和实地暗访频率和比率,采取无当地陪同人员、无特定目标、无特定群体、无特定路线、无远近之分的“五无”随机检查方式,提升监督检查实效性。截至目前,该市共组织开展监督检查81人次,实地检查乡镇、村屯(社区)66个。
与此同时,该市纪委、监察局与南宁电台、南宁日报、南宁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建立定期交流沟通机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传播范围广、影响面大、监督效果好的特点,将新闻记者随机编入各监督检查小组,在当地主要媒体开设“督查考核问责在行动”专栏,定期报道监督检查工作,不定期曝光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据悉,该市向问题比较集中的县区发放《督办函》22份,在新闻媒体上集中曝光3次,组织约谈或督促约谈领导13名,督促完成整改问题146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