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武宁县:高位推进效能建设、力促“提质、提速、提效”
今年以来,该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集中整治‘小鬼难缠’、优化发展环境”活动为总抓手,对庸、懒、散,中梗阻,不作为,乱作为动真碰硬,整作风、提效能、优环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加强领导强责任。县委县政府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转变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和反腐倡廉源头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了提升地位,促进工作开展,该县一开始便把组建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的领导机构作为目标,实行高位推动。成立了以县长和县纪委书记为正、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活动办公室,同时把原有的优化发展经济环境投诉中心和整治办合为一体,新成立县人民政府行政投诉中心,归口县纪委监察局,具体负责全县的机关效能建设和经济投诉查办工作。
建章立制明规矩。效能建设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制度管人管事。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决定》、《武宁县“四项整治”、“十个 严禁”、“六个不准”规定》,县委、县政府两办下发了《武宁县“整顿干部作风、规范干部行为、提高工作效能”活动方案》、《武宁县干部作风违规行为责任追 究办法(试行)》等规范性的文件。县机关效能领导小组也出台了《武宁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制度》、《武宁县机关效能建设投诉中心工作规则》、《投诉件办理工 作制度》等配套文件,对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进行了明确规范,使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在全县各单位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8项制度,同时要 求做到“两卡四上墙”,即机关工作人员佩戴胸卡,设置桌位卡,工作机构示意图、工作程序、工作制度、行为规范上墙,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
广泛宣传营氛围。为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深入人心,该县制定下发《关于加强集中整治“小鬼难缠”专项活动宣传报道工作的通知》,对机关效能建设宣传工作作出了详细安排,并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活动。一是在县电视台开辟了“整治‘小鬼难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栏,实行三固定:固定栏目、固定时间(每周播出一期)、固定体裁(政论时评和新闻跟踪),对各单位开展效能建设 工作进行跟踪报道,树立典型,弘扬先进。二是在《武宁报》开设专版,邀请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行业开展公开承诺,明确各自职责、公开办事程序、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抓好机关公开公示。在县城广场设立了宣传橱窗,张贴宣传资料,公布监督投诉电话,在30多个主要窗口单位、服务部门的显眼位置设置了效能宣传牌。还在县城广场开展了机关效能建设宣传咨询活动,散发宣传资料500余份。
三个结合抓督查。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工作布署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需要,有计划、有安排、有重点地加强效能督查。一是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制定详细的年度督查时间表,每月度对全县各机关单位效能建设情况安排一次明察或暗访活动。二是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根据效能建设进展情况挑选了8个县直单位和4个乡镇作为效能建设示范单位,对示范单位实行 “1+1”挂点联系制度,定期走访指导,收集反馈有关情况,有针对性地推广好的作法,从而带动全县机关效能建设的整体推进。三是专门监督与社会舆论监督相结合。从社会各界聘请了12名效能监督员,不定期组织对全县各单位机关效能建设进行明察暗访,参与机关效能建设。
严格问责正风气。紧紧围绕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项整治”、“十个严禁”、“六个不准”具体要求,大力整治“懒、散、庸、浮”、“打牌赌博”、“吃请玩乐”、“以权谋私”四种现象,对查处的违规问题 严格依照规定处理,有效规范了干部行为。半年来共处理干部34人,涉及副科级以上领导9人,共给予警告处分8人,诫勉教育及告诫18人,通报批评6人,清退聘用人员2人次,经济处罚 27000元,县效能办还分别对9名分管效能工作的领导干部开展效能约谈。
群众测评促服务。办事窗口的效率和服务,是检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是否取得实效的“晴雨表”和“温度 计”。针对今年“整治‘小鬼难缠’”活动的特点,县效能办经过广泛调研,量身打造了“群众满意大厅”创评活动。将全县具有行政审批职能、公共服务功能的46个办事大厅列为评议对象,具体分为行政审批类、金融服务类和综合服务类三个类别,并根据其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评选标准,对大厅环境、服务态度等七个方 面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每次将调查结果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公布。年终汇总排位,各类总排位前3名评为“群众满意大厅”,由县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挂牌奖 励。各类大厅总成绩排倒数二名的列为“重点监管大厅”,满意率在60分以下且是倒数的,列为“群众不满意大厅”,予以通报批评并责成大厅主管部门分管领导上电视台作整改表态发言。并将群众满意大厅创评活动与“整治‘小鬼难缠’”专项活动考核挂钩。(武宁县效能办 刘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