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裕民县: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开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新局面
为建立和完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管理工作的意见》,逐步建立责权明晰、衔接配套、运转有效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结合本县实际,在全县各村(队)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切实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主要做法
(一)强化措施,抓好落实。去年,根据地区、县委有关部署要求,该县积极行动,认真组织,强化措施,认真抓好村务监督制度运行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任组长,各乡镇场党委书记任副组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村务监督委员会领导小组,制定了《裕民县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实施方案》,确保此项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措施、有成效的开展。自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以来,该县先后召开党政联席会、包村干部会、村级干部会等会议15次,与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出动宣传车20余次,发放材料5000余份,扩大了村务监督工作的社会影响,为推进村务监督工作健康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统筹兼顾,严格程序。该县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村务监督委员会推选工作。一是民主推荐。各村按照实际情况分别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民主投票推荐候选人;二是资格审查。由县纪委监督,乡镇(场)纪委牵头,对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三是召开选举大会。严格按照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办法,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取差额选举办法,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然后再从成员中,投票选举产生一名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并在全村公示,报县纪委和乡镇(场)纪委备案。目前,全镇50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
(三)规范运行,保障监督。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素质。针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责范畴,重点围绕村民自治政策、农业生产知识、当前农村工作政策、惠农政策,涉农法律法规等方面,各村(队)都针对性的对所有成员开展集中式、分类式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村监委成员的自身素质及业务工作能力,确保会干、能干、干得好、干得动。二是履行工作职能,维护群众权益。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对村(队)建设规划、低保发放、计划生育等工作进行全面监督,使干部工作无私弊,群众心里无顾虑。三是健全保障体系,解决后顾之忧。为切实保障村监委成员安心工作,在经济待遇上,有经济条件的由乡镇(场)统筹,按照村委委员待遇标准发放;没有经济条件的,乡镇(场)用其他方式给予酌情解决,在政治待遇上,对村监委成员进行评先评优的同时,将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序列,使他们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四)全程参与,发挥民主监督“平台”作用。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事前参与决策、事中积极 参加、事后及时公开的机制,把监督渗透到村级事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使村干部时时处处受到群众监督,让监督更加全面、有力。一是变单一理财为全面过问。过去村务公开往往只局限于财务公开,自村监委成立后,村务监督由单纯的财务监管向全面村务监管延伸,主要涵括惠农政策落实、村务决策、村务执行、村务公开、集体资产、集体资源、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及村干部勤政廉政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监督,扩大了监督范围。二是变同体监督为异体监督。过去,村“两委”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村务监管没有规范的管理和指导。村监委成立后,把村务管理和监督权分离,形成了村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村 “三委”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对村“两委”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有了制度支撑,实现了同体监督向异体监督的转变。截止目前,全县各村(队)监委会共监督村级各类事件402件,提出建议115件,纠正群众不满事项33件。
取得的成效
(一)完善了村级民主监督机制,深化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建立,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能力。村上重大决策群众参与、权力运作群众监督、工作好坏群众评说,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同时,也弥补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民主监督机制方面的缺失。建立监委会的部分村,村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村务公开更加规范。
(二)促进村干部作风转变,提升了村级管理水平。村民监督委员会引导村民依法参与村级事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如征地、拆迁、补偿款分配还要召开户代表会议或全体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纠正了以前主要领导碰头决定或少数人研究决定的做法。今年5月底,该县新地乡木呼尔村村集体土地发包,村委会未落实村土地承包优先本村人的做法,计划将几百亩土地承包给外村的农户,村民将此事反映给村监会,村监会及时与村委会沟通,讲政策,反应村民的意见,终于使村委会接受了村民的意见,将土地优先承包给本村人,该事解决了以后,村监会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三)有效融合,发挥民主决策“桥梁”作用。村监委成员既是监督员,又是信息员、宣传员,是群众反映村情民意的窗口,传达政策决策的扩音器。一是反映村情民意。群众乐意将“心里话”说给村监委听,村监委成了群众表达民意的发言人,掌握着第 一手民意信息,能使决策兼顾公平、主持公道。二是宣传解释决定。当村“两委”决定的事项不被部分村民所理解时,村监委的职能还包括主持公道,解释疑惑,通过宣传解释,使得村民心悦诚服地接受正确的决定。比如该县哈拉布拉乡二大队在实行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特色蔬菜大棚种植时,有些群众思想守旧,固守成规,不愿改变种植方式,经村监委宣传解释,大部分群众欢心接受。
(四)加强监管,发挥村级组织“润滑剂”作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既规范了村干部的行为,实现了村级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又维护了村级权力的权威性,真正发挥了村级组织的“润滑剂”作用。一是从源头上规范了村干部的行为。村监委的成立,最大限度地增强了村级权力运行与监督的公开透明度,通过发现并纠正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问题,参与项目等重大事项监督,节约集体开支,有效地规范村干部行使权 力的行为。二是增强了村公共权力组织和村干部的合法性权威。通过村监委对村干部的约束,以及民情民意的沟通,村级公共权力组织和村干部的管理行为进一步得 到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村级管理组织及运作得到更多的民意认同,村级组织地位得到明显提升。截止目前,全县各村(队)村监委会共纠正党务、村务问题42件,财务问题34件,参与重大事项审批25件,节约集体开支6.2万余元。
(五)密切干群关系,发挥“粘合剂”作用。村监委建立后,村务工作通过村监委向群众全程公开,有效化解了一些原本矛盾重重的事项,使党风、村风明显好转。特别是群众对村里一些重大 决策有异议或财务方面有疑问时,村监委能及时明察细究,并解惑释疑,有效地消除了村民对村务活动的各种猜疑和不信任,使村民和村干部的关系更加和谐,有效 减少了因沟通不及时、解释不透彻、相互不信任等引发的干群关系紧张问题。同时,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平时走访群众,搜集民意及时了解群众需要,并将搜集的情 况及时向村“两委”反映,根据情况逐条整改,大大化解了干群矛盾,确保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全县村(队)监委会共解决干群矛盾81起,排查上访苗头23个,化解群众纠纷45起。
该县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其他兄弟单位的工作水平相比,仍存在着一些差距。下一步,该县将以贯彻落实十八大为契机,从思想上再解放,认识上再提高,措施上再强化、工作上再落实,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各项职能,为加快推进村级民主规范化进程做出新的贡献。(裕民县纪检委 张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