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三大机制”促进干部廉政
广元市昭化区建立“村级廉勤监督机制、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三早’预警机制”,通过“三大机制”实践,进一步促进了干部廉政勤政。2012年全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居全省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第11位、居全市第3位,满意度调查“90.90%”,被市委评为“2012度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先进单位”。
一、深化“三早”,建立干部廉勤预警评价机制
为深化广元市纪委提出的“三早”预警机制,昭化区创新建立了科级领导班子和科级领导干部“廉勤预警”333评价体系,该评价模式分为“3项指标”:即内部管理指标、上级考核指标、社会评价指标;“3级指数”:即“廉勤预警指数”总分为10分,8-10分为安全等级,7-8分(含8分)为警示等级,6分以下为危险等级;“3级预警”:7-8分(含)实施3级预警--警示提醒,6-7分(不含7分)实施2级预警--警示诫勉,6分及以下实施1级预警--警示追究。
目前,经过三次完善修订《评价细则》,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延伸到全区机关、乡镇、村、社321个领导班子和5788名干部,实现了班子和干部评价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区489名科级领导干部中有36人不同程度扣分,主要从督查通报、效能通报、效能约谈、领导签批件、审计调报中发现扣分线索,其中对9名8分及以下处于预警等级的领导干部实施“三早”预警,5名7-8分的干部实施警示提醒,4名6-7分的干部实施警示诫勉。95个班子中27个班子不同程度扣分,其中对3个班子实施警示提醒,并取消年内评先评优资格。
二、深化监督,建立村级廉勤监督机制
2011年以来,全区29个乡镇(街道)、231个村(居)、40个学校、12家医院、3个企业、2个“两新”组织,1415个组共1779名廉勤监督员,通过选举上岗履职。投入194万元,解决了村廉勤监委成员误工补助,主任每月300元、委员200元。按照“五有”要求,落实了办公场所,统一制作了吊牌、公章、意见箱和职责、制度、考核办法等,赋予了村廉勤监委监督惠农政策落实、村务、财务、党务公开、村组干部履职和勤政廉洁情况的职权,确保了有地点、有时间、有干劲监督。今年健全监督制度5项,对廉勤监督委员会成员培训4次4941人,印发培训资料6000份。今年以来廉勤监督委员会召开工作会议1152次,参加乡镇会议2772次,列席村“两委”会议924次,基层学校医院企业廉勤监督委员会列席本单位领导班子会议228次,征求群众意见2031条,调解群众纠纷61起,处理群众信访82件,组织开展民主评议288场次,开展监督检查924次,实施监督事项486项,向村(社区)“两委”、单位提出建议53条,上报干部违纪线索37件,参与监督乡镇农经人员审计村干部424名,清理村级财务212个村。大朝乡松宁村通过财务清理发现集体资金流失问题,村廉勤监委督促收回集体资金1.3万元。石井铺乡茶店村在村道路建设项目中,村勤廉委监督质量的同时,认真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节约资金0.9万元,群众非常满意。
三、深化预防,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2010年11月,创新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按照全员参与的要求,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岗位“三个重点”,区分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一般人员“三个层面”,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集体定等“六种方法”,深入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五类风险”。提出了以“三查两评一审定”的模式查找风险点,即自查、互查、集体讨论查;通过干部职工评议廉政风险点和召开管理服务对象代表、行风评议员、党员群众代表等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对查找出的风险点进行评议登记;区纪委对风险点进行综合分析审定,按照可能发生风险的高低程度及造成的后果评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风险,实行分类管理,逐一登记汇总,建立管理台帐。通过全面排查可能引发廉政风险的问题,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措施,构建了具有元坝特色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今年以来,柳桥村排查廉政风险重点岗位13个,共排查廉政风险点113个;确定一级风险岗位8个12人,二级风险岗位3个3人,三级风险岗位2个2人;区国土系统排查廉政风险点106个,确定一级风险岗位13个15人,二级风险岗位14个18人,三级风险岗位9个32人。全区231个村(居)共绘制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图315个,全区查找廉政风险点3817个,梳理职权1202个,再造流程630个。
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和制度,增强了党员干部履行好职责、规避风险、廉洁从政、提高工作效率的自觉性,有效地预防了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全区信访同比降低50%以上,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信任度大幅提高。(昭化区纪委 罗晓 王尔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