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宜章打造“四个平台”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近年来,湖南省宜章县创新监督方式,围绕人事、财务、审批、资源配置等腐败现象易发高发领域和环节,积极打造“四个平台”,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打造干部公开选任平台,构建人事制度“笼子”。一是实行“公开考试+公开考察”。每年拿出一批职位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招考,把考试分数与考察票数相结合,把理论素质与实际能力相结合,全面综合人选的“考绩”与“实绩”、口才与口碑、临场发挥与一贯表现,确保选优择能、人岗相适、社会公认。近3年来,共举行公开选调考试8次,选拔任用正科级干部16人,副科级干部26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48人。二是实行“公开考核+公开考评”。整合行政绩效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领导班子及成员考核、干部作风考核、目标管理工作考核等的内容、参数、指标,科学设定分数比重;创新对单位和领导干部个人的考核方式和手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考核的尺子交给群众,直接评议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最后折算出干部年度工作的总分,并以此作为提拔任用和免职淘汰的标准。2010年以来,所有提拔重用的领导干部一律按照公开考核、考评分数排名决定人选名单,同时对15名在年度考核、考评中排名靠后的领导干部实行了免职处理。
打造财政网络监管平台,构建财务制度“笼子”。一是实行财政投资网上评审。对5万元以上的财政投资项目全部上网公示,由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初步预算,然后在网上征求群众意见,最后确定评审数额,否则不得公开招投标、不得拨付项目资金。二是实行财政资金网上运行。将政府采购、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定点消费、公务卡强制结算等相结合,对所有公务开支一律实行电子化管理、电子化预结算,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三是实行财政资金网上核对。建立财政支付信息短信反馈系统,每日将单位支付信息以短信方式发送给单位会计、出纳、分管财务的领导,及时核对资金拨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四是实行财政资金网上评价。在财政资金拨付后,财政绩效评价部门对所有项目和大额开支在网上进行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部门经费预算的参考。
打造行政集中审批平台,构建审批制度“笼子”。一是精简审批事项。近年来,共开展5轮清理,精简、取消审批事项62项。二是集中审批部门。将分散在48个职能部门、84个股室的370项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政务中心的30个窗口办理,实行一门受理、一门出件、“一条龙”服务、限时办结。三是提高审批时效。在政务中心建立了电子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考核评价系统,有效减少了人工流程和工作量,审批时限由原来的平均19.2个工作日压缩到9.2个工作日,缩短了50%以上。四是压缩审批自由裁量权。政务中心各职能部门窗口办理业务时必须进入政府统一设置的行政审批系统,按设置的办事流程、收费标准、办事时限操作,将审批及便民服务的过程、执行的依据和结果置于程序化监督之中,进一步压缩了审批的自由裁量权和弹性空间。
打造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资源配置制度“笼子”。一是在硬件上,建立完善的有形市场。在政务大楼设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包括交易大厅、评标室、监督室,并配备了先进的网上评标系统和完备的电子监控设备。二是在软件上,成立专业的职能机构。成立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导小组和评标人才库,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业务技术人员为评标员,对每个项目招投标实行人员临时抽调组合,全程监督管控。三是在制度上,规范散乱的交易活动。先后出台了《宜章县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政府采购实施办法》、《村级集体资源交易实施办法》等制度规定,对交易行为统一地点、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流程。四是在操作上,设定6道程序。严格把握交易的申报标准、信息发布、资质审查、文件编制、开标评标、合同签订6道程序,有效促进了公平竞争,预防了腐败。(湖南省宜章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建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