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引入监督倒逼机制 切实解决群众身边腐败问题
今年以来,全市共立案320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97人,挽回经济损失1751万元。这是山东省烟台市通过引入群众监督倒逼机制,着力强化八大重点领域监管,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取得的成果。
“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损害的不仅仅是群众切身利益,还有党群干群关系和党委、政府形象,只有切实有效加以解决,反腐倡廉建设才能真正取信于民。”烟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朱秀香表示。
“五线合一”——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就应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人民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
为了找准摸清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烟台市从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入手,先后开设了“行风热线”广播热线、“网上民生”网络专栏、“烟台民意通”报纸专栏和“面对面话环境、心连心促发展”电视专栏,并于今年4月7日将以前对外公布的信访举报电话、治理商业贿赂举报电话、党风廉政建设专线、行政效能投诉电话、优化发展环境投诉电话“五线合一”,整合为一个热线,实现“一个号码对外、一个平台受理、一套机制联动、一个标准反馈”。热线开通以来,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849件,办结586件。“以前热线电话多,有事时也不清楚该打哪个电话投诉。现在好了,一个电话受理,方便快捷,办事效率就是高。”谈起“五线合一”,市民张克志说。
严查快纠——对腐败行为“零容忍”
“那个案子办得太好了,在短时间内揪出一批‘蛀虫’,我们感到心里更踏实了。”在社保服务大厅,前来缴费的市民王兴华竖起了大拇指。
前不久,烟台市纪委接到举报,反映“市城镇医保系统有人违规办医保”。很快,他们就组织力量对涉案人员进行了调查,目前已有20余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程度高的腐败案件,该市建立了市委主要领导亲自过问,纪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快速处置机制,依纪依法快办快结。今年以来,该市先后查处了港航系统违规发放燃油补助、农机系统违规发放农机补贴、城镇医保系统干部贪污受贿等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对涉及群众利益的腐败现象形成了有力震慑。
在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的同时,该市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和群众诉求研判,积极查找问题易发多发领域和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及时纠正各种违纪违规行为,防止问题升级。去年以来,该市重点加强了对征地拆迁、矿产资源管理、教育收费、医疗服务、食品药品购销、国有企业经营、司法执法、选人用人等八大领域的监管,开展了教育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食品药品安全、执法活动、作风建设等五个方面专项整治,共查处各类问题22个,责任追究5人。今年5月,集中两周时间,市、县两级统一行动,组织行风监督员、新闻媒体记者等成立86个明察暗访组,共走访企业938家,暗访部门和窗口单位1142个,发现问题和收集意见建议497个,对21人进行了问责处理。
监督评测——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重要标准
“年初,我局公开承诺事项12件,实际完成12件……以上是本人代表市城管局所作的工作报告,请代表们评议。”这是去年年底烟台市组织对部门工作进行评议的一个场景。
烟台市积极引入群众监督评测机制,开展“承诺—报告—评议”活动,让群众参与到部门监督中来,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部门工作的重要标准,力求从源头上防止出现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年初,组织30个与企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通过媒体公开承诺为民办实事、改进作风和廉洁履职、依法行政等内容。年底,部门主要负责人就公开承诺落实情况,现场向企业和群众代表报告,并接受代表评议。评议结果作为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等的一项重要指标和条件。据统计,在去年年底的评议中,群众对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建议68条,下发整改通知书142件。“请群众监督部门工作,我们既感受到了压力,也增添了动力。”烟台市环保局局长姜青山深有感触地说。
在县(市、区)层面,该市委托专门调查机构负责每年组织一次群众满意度测评活动,采取分县(市、区)随机抽取号码进行电话访问的方式,围绕教育、卫生、治安、环保、社会保障和干部作风等方面,调查了解群众的满意度,测评结果纳入各地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进行奖惩。据统计,2012年,各县(市、区)工作群众平均满意度达90.98%。(田春良 全江 邢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