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清水县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纪实
自6月19日以来的暴雨洪涝和地震叠加灾害,致使甘肃省清水县18乡镇260个行政村1028个自然村不同程度受灾,累计受灾人口达到39358户184962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0543.12万元,属清水历史上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灾情发生后,清水县委、县政府迅速反应,沉着应对,健全机制,全县动员,周密部署,干群一心,有力有序地推进了防汛抗震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闻讯速动,领导靠前指挥。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分管领导为副总指挥,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防汛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总指挥部;结合“双联”行动和“千名科级干部下基层活动”,实行了县级领导包乡、科级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包组、村组干部包户的责任体系,确保了指挥系统的高效运转。立即启动防汛抗震救灾应急预案,及时召开紧急会议,认真分析雨情预报,全面部署了防汛救灾工作,确立了“三个至上、四个第一、八个确保”的工作思路和要求。
紧急动员,组建抢险队伍。按照“县机动、乡管村、村到人”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应急救援体系。县级层面组建救援抢险队伍35支8600多人次,下派30个工作组,出动抢险救援车辆800多台次,成为灵活机动地开展抢险救灾的重要突击力量。全县260个行政村都组建了由乡镇统一管理,以包村干部、村组干部、青壮群众为主的一支50到100人的抢险应急小分队。组建的各类应急先锋队,全力以赴奋战在防汛抗灾救灾一线,扎实有效开展道路河堤抢险、电力通讯保障、救灾物资调配、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等急难险重工作,有力降低了重点险情的发生,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夯筑了一条安全堡垒。
部门联动,健全管理机制。建立“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信息报告与通报、应急指挥协调、社会动员、灾后恢复与重建、应急保障”八大管理机制。明确了应急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各乡镇、各部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职责,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实现了消息、资源、人力调动等方面的共享与整合,全面提升了防汛抗震救灾工作的整体水平。
科学部署,突出救灾重点。按照“先转人、后转物、再救援”的总体部署,突出应急响应、核查灾情、安置转移、抢修堤防、打通道路、地质灾害迅速处置六个工作重点。县四大组织主要领导带领应急救援队伍,及时赶赴受灾一线,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地段,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指导抢修道路和恢复通电、通讯,及时成立了现场搜救、转移安置、排险治安、交通疏导、善后处置、地质灾害排查、医疗救助和后勤保障8个工作组,为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2万多份,全面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转移疏散,安置受灾群众。采取设置集中安置点、购置彩条布分散搭建帐篷、投亲靠友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配备饮用水、方便面等生活必需品,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至目前,共紧急疏散、转移安置177个行政村413个自然村的6936户29321名群众。
充实力量,开展隐患排查。采取县级领导包乡、科级干部包村,乡镇一般干部和所有帮乡工作队员包户的方式,包乡县级领导严格落实“包乡镇、包道路、包河道、包地质灾害点、包灾情摸底、包灾后重建”的“六包责任制”。由30多名县级领导分别包抓18个乡镇,抽调相关职能部门干部职工分赴乡镇帮助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对危房住户、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重点隐患地带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排查,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同时,交通局、住建局、电力局、水利局等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县乡道路、市政工程、电力设施、水利工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摸排。组织力量对危险地段和隐患区域进行监测、警戒和防治,采取设置安全警示牌,拉设警戒线等方式,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强化督查,严明工作纪律。县纪委制定印发了《关于对抗洪抢险救灾暨灾后重建工作开展监督检查的通知》,由县委督查室、县政府办公室、县纪委、县灾后重建办组成联合督查组,深入18乡镇,重点对受灾群众当前生活情况、党员干部开展抢险救灾情况、坚守岗位情况、救灾物资发放情况、灾民转移避险和过渡安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要求灾后重建期间,全县所有干部必须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管好用好救灾款物,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以及营私舞弊问题发生,确保政令畅通,以铁的纪律保证重建工作顺利进行。
启动重建,开展生产自救。8月14日,县上召开全县受灾群众过渡安置暨恢复重建工作启动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各乡镇建立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靠实责任,全县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展开。要求摸清灾后重建的底子,科学规划,精心选择重建地址,坚决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和河道泄洪区等危险区域,坚持“户选、村选、乡选、县核、专家定”的程序,尽快启动实施重建工程。灾后重建要和“双联”工作结合起来,各双联单位要实行“单位包抓重建村、干部包抓重建户、大单位包抓重建任务大的重建村、小单位包抓任务较小的重建村”的原则,与乡村干部一道积极做好政策宣传、组织发动、物资调运、土地协调、建档立卡等工作,为帮建村和重建户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此加快推动灾后重建工作如期顺利开展。(甘肃省清水县纪委 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