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赫章县:乡镇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实现“七化”
今年4月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挂牌运行以来,赫章县采取多种措施,扎实推进乡镇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工作。目前,全县27个乡镇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建设实现了“七化”。
人员专职化。特派组人员力量得到大力充实,81名包括乡镇纪委书记、纪委副书记和监察室主任在内的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副组长、专职特派员,已不再分管或承担纪检监察工作以外的其它工作,做到了专职专用。
阵地标准化。乡镇党委政府为特派组各划转工作用车1台,落实办公室2间,县纪委配合各乡镇统一为27个特派组配置办公桌椅81套、文柜58个、电脑54台、打印机50台、摄像机27台、照相机27台、录音笔27支,为特派组的工作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档案规范化。特派组履行十项职责的工作效果,大部分要靠档案资料体现。我县各乡镇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按民生项目分类做到“一事一档”,“两硬化”等民生项目以村为单位做到“一村一档”,实施民生工程的乡镇干部工作绩效做到“一人一档”,档案资料专柜存放,档案盒按序号排列,存取方便,做到规范合理、清楚明了。
制度科学化。县纪委监察局根据特派组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赫章县乡镇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管理细则(试行)》《赫章县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监督检查细则(试行)》《赫章县民生项目备案实施细则(试行)》及《赫章县乡镇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干部考核制度》《赫章县乡镇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责任追究制度》等十余个制度,对机构管理、工作职责、工作程序、责任追究,监督检查的内容、方式和程序,民生项目的备案内容、方式、程序等进行了规范,相关内容编辑成小册子印发,形成环环相扣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为特派组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推动了乡镇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的规范履职。
督查全面化。县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采取听取情况介绍、实地查看、查阅相关资料、走访施工单位等方式,分别对全县27个乡镇的在建教育工程、卫生工程、保障性住房、“两个硬化”、危房改造、低保资金、生均公用经费、营养午餐等民生项目进行每周监督巡查。每周一定期召开纪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民生项目督查情况汇报,并形成汇报材料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对项目推进缓慢的责任主体部门的主要领导进行约谈。目前,特派组共督促相关部门通过涉农资金电子网络监管系统备案民生项目426个,备案到位资金1.15亿元,公示项目343个,公示到位资金0.99亿元;发出督办函103份,督查事项1000余项,整改通知书17份,整改问题206个。
问责常态化。问责常态化是从根本上转变纪检监察干部作风,解决“庸、懒、散、软”等问题的有力手段。打铁还需自身硬,县纪委监察局把特派组工作开展情况与《赫章县纪检监察工作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年考评》制度结合起来,将工作成效与纪检监察干部津贴挂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按季度兑现奖惩,初步形成“赶、学、比、拼”的良好工作格局。第二季度根据考核结果,按不同比例共扣发21个乡镇特派组岗位津贴27665.00元,全额奖励给考核靠前的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副组长和专职特派员,并对连续两个季度工作考核挂末的铁匠乡,在扣发其纪委书记、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岗位津贴的同时,已提请县委免去纪委书记(特派组副组长)职务,并由铁匠乡党委免去纪委副书记职务。
管理精细化。明确特派组组长、副组长、特派员工作职责,并在民生项目监督公开栏进行公开,24小时接受群众举报,并聘请500余名“编外”村级监督员,对特派组工作进行监督。特派组每个成员都要到位、尽职,对民生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及时汇报。特派组还负责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日常考勤记录,乡镇领导干部下村、出差、请假等都要在乡镇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做好登记备案。(陶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