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市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被视为解决一系列社会冲突和问题的良药,该市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打开了社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城市规模在扩大,人口在增加,传统的基层管理体制渐渐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速度,基层社会管理和党建工作也由此面临新的挑战。为了解该市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后的真实情况,铜仁市纪委综合室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双重监督、桥梁纽带作用,组织特邀监察员于2013年7月至8月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工作开展情况
(一)市民政局启动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拟定了《铜仁市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计划从2013年5月开始,启动撤销铜仁市碧江区市中办事处、印江县峨岭镇辖区内居委会、思南县思塘镇辖区内居委会,建立新型社区,设立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达到精简管理层级,推行“一委一会一中心”组织构架,实行“一社多居(村)”,推行“居政分离”,同步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的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要求。
(二)启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区县都积极开展工作。试点工作的区县成立了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或即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碧江区借鉴贵阳社区改革中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和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等先进经验,结合该区实际起草了《铜仁市碧江区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送审稿)、《铜仁市碧江区市中社区服务中心机构编制方案》、《社区服务中心内设科室及其职责市中社区窗口设置的方案》(讨论稿)、市中社区服务中心网格化划分初步方案、市中社区服务中心网格化示意图、碧江区市中社区服务中心网格化管理制度、网格化管理工作职责;其主要内容一是在市中办事处搞试点,撤销市中办事处,设立市中社区服务中心,形成“区一社区”二级管理模式;二是推行“一委一会一中心”组织构架;三是实行区域网格化管 理,按照“方便居民办事,便于服务管理”原则,划分30个左右管理网格,每个网格1一3名网格管理员,建立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为群众便捷的、高效的信息化服务。思南县根据考察学习和结合该县实际,已由县组织部草拟了思南县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 革初步方案,该方案建议撤销思唐镇,设立思唐社区服务中心(正科级事业单位)和河东、双龙两个街道办事处(正科级行政单位),并审定上报。印江县已制定《农村社区实验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并将峨岭镇“一委一会一中心”试点纳入其中。目前该县正准备组织相关人员去外地考察学习。
(三)其他区县积极探索构建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强化党建基础、扩大基层民主、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一些区县在镇政府所在地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在村按照“一村一社区”和“多村一社区”相结合建立社区服务站。结合实际在社区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上实现多种模式:1.城关镇社区服务中心设置实行整合资源一社多居模式;2.其他乡镇社区服务中心设置实行并(平)行模式。社区服务站的设置实行内设模式,作为居委会的执行事务性服务机构,落实社区居委会商议决策的各项具体事务性服务工作,协助政府完成各项工作。通过积极改善社区的环境,提高社区的办公水平,提升社区的服务质量,改善群众的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存在的问题
(一)建新型社区经费不足,场所不够,人员少等问题突出,如按照贵阳模式,社区改制需经费300多万元,仅网格化管理系统软件研制就需100万,实行网格化管理须大量工作人员。
(二)社区工作人员待遇较低,与其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对等。社区工作人员年人均工资3200元(月人均工资不足300元),办公场地、办公设施、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居民活动场所、活动经费几乎没有,其工作运行主要是重行政执行,要承担政府多项行政性工作,任务过重、压力大,制约社区居委会自治工作严重失衡,社区物业管理及其他综合服务工作尚未形成氛围,更谈不上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
工作建议
(一)为确保改革试点成功,需各级地方财政投入必要的资金支持,并加强社区人员的选用和配备。
(二)稳扎稳打,稳步推进。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上,贵阳有经济基础,而该市在财政这一块就借鉴不到贵阳的经验,该市有的县现行县直单位工资保障都成问题(如印江县),因而这项改革试点工作要稳步推进,对不符合条件的,能缓则缓或暂不推进,或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增强服务方面功能来加强社区服务。因为建新型社区,就是整合资源、凝聚力量,使人力、财力、物力及服务向社区聚集,那就必须解决社区人员编制、工资、办公场所及办公经费等问题,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有场所议事,有钱办事。
(三)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贵州省铜仁市纪委 刘德军 于红 钱志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