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四大机制”助推惠民纠风行动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委、区政府为全面有效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各项强农惠民政策,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为广大农村农民提供货真价实的实惠和帮助,积极构建“四大机制”,深入开展惠民纠风行动。
严格规章制度落实,构建政策公开机制。一是严格政策公开责任主体。以中央、省、市和区各项强农惠民政策为重点,确定农林水利、粮食、民政、人保、卫生和教育等主要涉农单位为惠民政策公开的责任主体,担负向社会群众公开涉及本系统本单位惠民政策的义务。二是细化惠民政策公开内容。设立惠民政策栏,加强对农田改良、家电下乡、农机具购置补贴等7类20项主要惠民政策进行公开,要求每一项惠民政策都要公开补贴的范围、对象、标准、政策依据、办理程序、主管部门、实施单位、咨询和投诉举报电话等,并建立公开补贴资金台账,及时公开补贴资金动态兑现情况和各项补贴资金发放领取兑现情况。三是创新惠民政策公开形式。选择乡镇街道、村委会等办公场所、文化广场等明显位置、人群流动较多的地方设立“惠民纠风、服务群众”公开栏。编印了《信州区强农惠农政策贯彻执行细则》,在中国信州、信州人家等网站开设“惠民政策落实”专栏,将惠民政策制作成视频资料上传,各村委组织村民定期收看,全区122个行政村(居)可通过远程终端站点了解当前各项主要强农惠民政策的实施情况。
畅通民生诉求渠道,构建群众参与机制。一是开展基层民主评议站所活动。实现民主评议重心下移,重点评议区、乡镇等基层相关部门和站所,扩大评议对象范围,广泛征求乡镇、特别是村一级群众的建议和意见。相继组织44个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在《上饶日报》、《新信州》等媒体上开设专栏,公开参评单位工作职责、服务承诺、诉求渠道,接受群众诉求和评议;并先后组织22个参评的牵头单位领导,面对面召开评议大会,由群众和评议员现场提出评议意见。通过民主评议,征求各界群众惠民政策落实方面的意见建议5852条,办理群众诉求2976件,整改问题1531个。二是健全完善政风行风监督员制度。建立区、乡镇、村、组四级政风行风监督员制度,全区共有监督员150余人。在各村级联系点设立“惠民纠风”举报信箱,公布行风监督员的姓名和电话,及时收集惠民资金监管工作中群众意见和建议,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构建科技监督机制。一是探索民生资金电子监控。搭建起区、乡镇两级农民补贴网络管理平台,完成农户信息采集工作,建立农民补贴“一卡通”信息资料库,实现对惠农资金落实工作的科学化管理;理顺财政部门与各涉农部门之间关系,开设“一卡通”惠民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项调拨、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合理、有效、安全使用。民政、人保、卫生、教育等部门通过通讯技术、电子政务平台等科技手段对资金运行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增强了资金流向的透明度,对资金监管更加有效。二是推行民生资金备案制。要求各级民生资金拨付单位在资金拨付后的两个星期内将情况报区纪委执法纠风室备案。按资金类别的不同,相关单位还要分阶段将资金使用、发放、项目进展情况报区纪委执法纠风室备案,确保民生资金管理规范,安全运行、使用高效。
致力解决信访问题,构建快速反应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各个监督平台的作用,采取区、乡镇联动方式,按照“逐案建卡、对口分流、跟踪督办、回访核验”的程序,实现投诉举报从受理、分办、督办、回访、评估、分析全过程“一网式”监督,确保责任无缝隙对接,过程无盲点监控,对群众的投诉举报做到从快查处、按时办结、及时反馈。二是进一步强化“12388”举报受理站建设,实行举报电话24小时值班制度,对一般性问题能立即解决的,立即解决;对复杂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限时办结,真正建立起反应更加迅速、查处更加及时的工作机制,将问题解决在基层、纠正在萌芽状态,大力打造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信州区纪委 魏士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