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东县扎实推进三级纠风网络建设
今年以来,广东省阳东县紧紧围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服务社会发展大局”主线,切实加强基层纠风工作,形成了“县有纠风办,镇有纠风组,村有纠风监督员”的纠风工作新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纠风工作向纵深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各级纠风网络共接受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咨询和投诉57宗,答复和帮助群众解决问题50宗。
领导重视,网络健全。该县高度重视,切实把三级纠风网络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一起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一是制定工作方案。出台《阳东县镇村(居)委会三级纠风网络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县、镇、村三级纠风网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和工作职责等要求。二是成立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监察局长为副组长,县监察局、县府办等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县纠风网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镇成立以纪委书记为组长,党政、纪委、组织等相关中层干部为成员的纠风工作组;各村选聘不少于1名的纠风监督员,初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纠风工作组织网络,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各级政府主抓,部门各负其责,纠风办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纠风大格局。三是选聘监督人员。严格把关纠风监督员。在确定镇纪委书记为镇一级纠风工作组组长的同时,选配2—3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素质高、能力强的中层干部为镇纠风工作组成员,具体负责镇的纠风工作。同时,重点抓好村级纠风监督员的选拔工作,主要从基层老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中进行选拔,通过严格选聘程序,把一批办事公道、作风正派、责任感强、有一定政策水平、文化知识和社会威信的人员选聘、充实到纠风工作队伍,确保纠风监督员依法依纪开展工作。目前,全县11个镇全部成立纠风工作组,171个行政村设立纠风工作联络点,共选聘出213名纠风监督员。
建章立制,运作规范。该县明确县纠风办和镇纠风工作组的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确保三级纠风网络建设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一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按照“统筹协调、属地管理、条块分管、统分结合”的要求,相继制定了《基层纠风工作人员职责》、《纠风监督员行为准则》、《纠风监督员管理制度》、《纠风工作保密制度》等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涉及纠风工作方面的投诉或案件,通过采取村级调解、镇纠风工作组初核、县纠风办督办等层级管理模式,有效地形成了三级纠风工作合力。二是建立规范运行机制。为充分发挥预防监控、快报速查和反馈分析功能,统一制定了《三级纠风网络工作流程图》、《纠风案(事)件反馈登记表》、《纠风监督员举报线索登记表》等表格,建立起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可操作性强的网络运行机制,确保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得到及时制止、纠正和查处,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三是建立监督考核机制。为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根据分级管理、分层负责的原则,制定了《纠风工作组考核管理办法》,实行县、镇、村三级的纠风工作人员考核监督体系,对考核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具体化,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工作业绩、评优评先、奖惩任用的主要依据,通过考核监管,全面推进纠风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纠风为民,成效初显。三级纠风网络建设成立以来,各纠风监督员充分履职,切实为民办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拓展群众诉求。通过落实制度,广开言路、广纳民意,为人民群众投诉、反映问题提供了方便的通道,使群众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搭建党和政府与群众交流的平台,有效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为推进纠风工作搭建了制度平台。阳东县合山镇结合当地实际,从镇社区100多条街道选出了100多名“巷长”,这100多名义工“巷长”充当“民意代表”参与纠纷调处,对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和端正民风等发挥了积极作用,起到一定效果。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县各基层纠风网络共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86件,排查化解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50件,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的目标,社会和谐稳定。二是畅通民情通道。通过三级纠风网络,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对群众投诉的问题不论大小,坚持做到“有诉必受、有受必查、有查必果”。如该县某镇一村有群众向该村纠风监督员反映某孤寡老人生活困难应纳入低保,该村纠风监督员受理后向镇纠风工作组反映该问题,镇纠风工作组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到村进行调查核查,属实后,建议把老人纳入低保对象,对其进行生活补助。三是严查违纪案件。依托纠风网络,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作用,确保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事件得到有效及时查处。至目前,查办该类案件8宗。(阳东县纪委 罗文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