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开展绩效管理 凝聚屯垦戍边正能量
在新疆,有一种别样的美,壮阔而刚毅。这里的人们,来自祖国各地,他们脱下军装,挽起裤腿,屯垦戍边,奉献人生。他们不穿军装,却有军队般的铁的纪律和作风,在天山南北和千里边境线上,默默坚守。这里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被誉为共和国独一无二的骄子。
风雨寒暑,沧海桑田59年。如今,兵团已是拥有265万人口和14个生产建设师、175个团场、近4000个国有独立核算的工交建商企业的特殊社会组织,年均生产总值上千亿。
为更好地服务兵团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更好地服务基层和职工群众,从2012年开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照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在兵团、师、团场三级机关推行绩效管理机制。
基层的职工和群众曾给出这样的评价:“现在兵团各级机关作风转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服务态度改善了,机关干部下基层多了,与群众联系紧密了,办实事多了……”提速提质提效,为兵团凝聚了屯垦戍边正能量,也带来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机遇。
抓落实:兵、师、团三级联动
第一师3团职工陈胜利是1956年进疆的老军垦战士。今年“七一”,在团党委一班人簇拥下,老两口愉快地住进保障性住房。“办住房手续,机关的同志陪着我,仅两个小时全部办完。住的是和城市里一样的楼房,社区还有职工文体活动中心,退休了,生活更好了……”
随着兵团绩效管理工作的扎实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像陈胜利一样享受到高质量服务。
“机关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绩效为导向,以促进公共组织绩效最大化为目标,以管理和服务对象满意为最终衡量标准的新型管理模式。”2012年4月28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副书记、司令员刘新齐在兵团各级机关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电视电话动员会议上讲到。
绩效管理的功能已很明确,真正发挥其作用需要有力、有效的落实。兵团党委从提高认识入手,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兵团各级机关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意见》及《兵团机关绩效考评实施办法》、《兵团机关绩效考评工作细则》等文件,明确了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实施办法、工作细则。兵、师、团三级机关绩效管理工作自上而下全面启动,扎实推进。
目前,兵团各级机关按照兵团统一部署和要求,把绩效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都要亲自担任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绩效管理工作不仅在兵、师、团三级机关全面推进,而且已经延伸到事业单位,引入到一些企业管理中去。
一年来,大家在学中干,干中学,边开展、边摸索、边总结。第一师把绩效考核内容编印成迷你口袋书,机关工作人员人手一册;第六师组织干部到兵团机关、兄弟师和地方单位学习考察绩效管理工作;第五师通过师团两级电视、报纸、门户网站、宣传栏、工作简报等,广泛宣传绩效管理工作,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监督机关绩效管理工作,全兵团形成了“人人讲绩效、事事高效能”的良好氛围。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上班迟到、早退、请假的人少了,工作时间逛街、上网玩游戏、闲聊的人少了,推诿扯皮的现象少了;遵守工作纪律的人多了,团结协作配合做好工作的人多了。”兵团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兵团绩效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李自林对此深有感触。
严考核:确保绩效管理工作成效
“我今年种了打瓜(西瓜的一种),连队检查的时候发现打瓜‘得病’了,幸亏有团场的干部来帮我们诊断,我们好高兴!”今年6月26日,在第六师奇台农场八道滩社区五队打瓜种植地,王城、姬勇等种植户聚集在前来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的党员干部身旁,争先恐后地咨询。
为保障绩效管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兵、师、团各部门按照“管什么”、“怎么管”、“谁来管”的思路,建立了三级细化的绩效目标机制,科学设置绩效考评指标。
“开展机关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奖勤罚懒、提高效能。只有形成一种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奋勇争先、唯恐落后的局面,才能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和激励约束作用。”刘新齐说。
据记者了解,兵团各级自行设定的考核指标必须经兵团绩效管理办公室审核,指标体现着一定超前性和时限性,并不是轻易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与此同时,兵团还将绩效管理工作与年终考核、评优奖惩、干部提拔等结合起来。
“政治学习不落实减5分,作风纪律不严谨减5分,办公服务态度差减5分,为民务实无实效减20分,争先创优无业绩减20分……”第二师把绩效考核内容制版上墙,每半年对机关干部进行一次绩效考评,特邀老党员、老干部参加综合考核。第四师按照“工作带动考核、考核激励工作”的思路,把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完成党委重点工作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对口援疆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处理等情况作为绩效考评重点,加大计分权重,引导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鲜明的考核导向背后,是兵团各级机关干部创新能力的提升、工作作风的转变。2012年,全兵团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90亿元,增长18%,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
转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
“看路边的白杨,如哨兵一样挺拔,多像我们兵团人扎根边疆屯垦戍边。”这是兵团第四师纪委副书记罗雪玲生前说过的话。2013年6月28日,为深入基层检查绩效管理工作,她牺牲在了去团场的路上。
8月19日,在第八师121团22连的葡萄基地,副连长洪胜军踏着泥泞的小路忙前跑后,一边查看葡萄成熟的情况,一边记录。这是121团干部深入生产一线服务职工群众的缩影。
绩效管理看起来是抓工作,实际上是抓班子、带队伍,是通过对工作结果的考核,带动整个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我们的每一项工作要由实践、职工群众满意度和历史这‘三把尺子’来检验。现在通过绩效管理,兵团各级机关干部下基层多了,与职工群众联系多了,办实事多了。”李自林感慨地说。
“我没有想到连队干部除了操心为我购买楼房,还给我垫资搞装修。”第四师73团5连维吾尔族职工吐生江·艾沙汗由衷感叹。
2011年11月1日,第四师73团所在地发生里氏6.0级地震,对居民住房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地震发生后,73团城镇中心区迅速启动重建工作,在7个月时间里完成了1306套房屋的建设任务,并做到了2012年当年规划、当年拆迁、当年建设、当年入住。
在73团5连党支部书记兼连长龙芳看来,团场绩效考核对连队不是考核楼房建设进程,而是职工群众上楼率,这项工作若做不好,就没有体现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绩效管理工作不但提高了工作效能,而且在干群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关键是在改进工作作风上下功夫。在落实过程中,各级党员干部和领导机关是主体,而党员干部和领导机关的绩效管理工作成效,则是作风建设最直接的反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纪委书记刘向松告诉记者。
“到2015年率先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18年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力争兵团经济总量占自治区的比重提高到20%。”在兵团党委六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强调了兵团“两个率先、两个力争”的目标。
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站在风景之外,看到的是诗意和美丽;走进风景之内,才深深体会到兵团人的奉献与努力。新的理念、好的作风、实的举措,兵团的事业正焕发出更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记者 陈鹏 乔新彦 陈跟芳 景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