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东县:“三个三”充分发挥纠风监督员作用
今年以来,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以完善制度建设、抓住突出问题,落实可行措施为抓手,充分发挥纠风监督员作用,力促纠风工作有效开展,深入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完善“三项制度”,规范纠风工作有序进行。一是完善学习制度。制订培训学习计划,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纠风监督员例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集中学习,学习中纪委、省市县纪委有关文件精神,学习纠风工作业务知识,以及分析一些地方典型违法违纪案例等。平时以多看报刊,网上查阅有关纠风动态,加强实地调研等自主学习,并真正学懂弄通,从而不断吸收新知识,不断拓宽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纠风监督员履行职责底气足。二是完善会议制度。认真执行纠风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由纠风工作组长(镇纪委书记)主持。例会议题(内容)让各纠风监督员展开研究讨论。对群众反映一些突出问题,在开会前通知各纠风监督员,要求每个成员做好发言准备。并做好会议记录和归档。三是完善信访举报受理制度。按照纠风工作举报处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职责分工,明确镇、村纠风监督员纠风工作分级负 责处理。落实“统一入口”管理,从镇纠风监督员(镇纪委人员)指定一名成员专门负责人访、信访、电话访以及村(居)纠风监督员收集群众反映案(事)件等进 行登记,并进行分类,作出拟办意见,呈送领导审阅。同时,对反映有价值信息的纠风监督员按规定给予奖励,提高纠风监督员的积极性。
抓住“三个问题”,推动纠风工作深入开展。一是抓住反映强烈的问题。针对当前群众反映行路难、农田水利设施、就医、就读等工作老是推动不力的问题,极个别部门办事推诿扯皮以及吃拿卡要等现象,在每次纠风监督员例会、圩日(赶集日)座谈会上进行讨论,最后达成解决办法,并会后安排人员专门跟踪落实,使群众诉求有结果。二是抓住纠缠不清的问题。村与村,个人与个人,村与个人在一些土地、山林等利益纷争、纠缠不清的问题引起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个别地方还引发群体事件,大规模集体上访,甚至到政府闹事。对此,镇纠风工作组实行包案制,镇、村纠风监督员与镇信访维稳办、农办、驻村工作组组成包案小组,把全镇积案、难案分包到各个小组,充分调动有关职能部门力量,逐一解决。三是抓住倾向苗头的问题。纠风监督员要常进百家门,了解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及时搜集、排查损害群众利益倾向苗头的问题,加强对集体资源资产发包,泥砖房改造,种粮直补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纠风监督员敢于亮证监督,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把倾向苗头性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
发挥“三个作用”,确保纠风工作取得成效。一是发挥纠风宣传员作用。夯实纠风宣传阵地建设,适时组织村纠风监督员和村纪检委员,开展纠风宣传教育活动,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推进廉洁镇村建设。引导群众端正舆论,形成全社会关心纠风,支持纠风、积极参与纠风的良好氛围。二是发挥纠风联络员作用。积极调动纠风监督员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制止不正之风,监督村集体重大事项决策活动等工作,使他们成为干部与群众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因为他们身份特殊,说话群众容易理解,干部也容易接受,有效推动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发挥纠风监督员作用。强化监督有效预防违纪问题。对村集体项目招标发包,扶贫开发,五保、低保对象评定等 工作要求纠风监督员参与,并请纠风监督员提供合理意见和建议;对村务公开、村财务资金运行情况、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及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防止违纪案件发生,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阳东县纪委办公室 罗文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