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加强零星工程监管严控财政资金使用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纪委、监察局在办案中发现:使用国有、集体资金投资的未能进入招投标平台或政府采购的零星工程,因缺乏有效监管正逐渐成为腐败的高发区。针对零星工程缺乏有效监管的现状,钟楼区纪委、监察局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钟楼区零星工程公开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对零星工程公开交易程序进行了规范并加强了监管力度。通过半年多来的实践,该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今年9月份,全区共公开交易零星工程项目75个,预算资金2534.15万元,中标价2341.3万元,节约预算资金192.85万元。
抓足事前防范。一是建立统一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区委常委、纪委书记任组长、区发改、监察、财政、建设、审计、农工办为成员单位的区“零星工程交 易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了主要职责。开发区、各街道及部委办局也相应成立了各单位“零星工程交易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部门及下属单位零星工 程交易工作的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二是通过教育培训,提升从业技能。区零星工程领导小组邀请了市招标办和区建设局的有关专家为全区零星工程从业人员开展专题培训2次,西林街道还特别对零星工程从业人员进行了岗前考试,所有从业人员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1名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了岗位调整。三是弘扬廉政文化,营造廉洁氛围。全区各级零星工程领导小组将公开交易工作人员的廉政教育纳入党委廉政教育体系,由分管领导每年对廉政责任制对象教育谈话不少于2次。上半年,全区共举办零星工程廉洁教育培训18场次,500余人次参加了廉政洗礼,累计发送廉政书签1000余张。组织从业人员参观监狱、拘留所6次,请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做到警钟长鸣。
抓实过程监管。一是公开招标信息,透明交易程序。各项零星工程须经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村级零星工程交易,须经村民委员会讨论通过,同时报街道审批。公示采取两级公示法,即街道、部委办局的项 目信息发布和中标情况在本单位政务公开栏、网站和钟楼区“清风网”进行公示,村委和事业单位的信息在本单位政务公开栏、网站和主管部门的政务公开栏和网站 上进行公示。上半年,全区共公开发布零星工程信息150余条。二是把好准入关口,严格立项审批。为防止给投标人“量身定制”,标书发出前须报领导小组审核。在审核建设资质的同时,要求重点审核投标企业的诚信记录,严格限制不良记录企业进入。建立评标专家库, 坚持随机抽取,通过电子监控系统和无线电信号屏蔽系统,对开标、评标全过程录音录像、通讯工具干扰,保障评委独立评审。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和隐蔽 工程引起的工程量变更,明确要求实行先审核后实施的审批制度,未经审核审批,不得进行资金支付,同时明确因工程量变更引起的审计费用由施工方承担。三是拓宽监督渠道,增强工作合力。各级纪检监察及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立项核准、信息公示、开标评标及标后管理进行全程监督。通过设置“零星工程招投标开放日”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参与监督,共收到7条建议,全区采纳推广2条。各零星工程领导小组设立了举报箱和投诉电话,做到第一时间内处理群众问题反映,并迅速落实解决,目前,已核实并纠正了一起程序颠倒混乱问题,对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诫勉谈话。
抓牢机制建设。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健全监管机制。2013年1月,区纪委主导出台《钟楼区零星工程公开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主要对零星工程的规模标准、组织机构、职责分工、交易程序及监督管理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明确。对于事发突然而无法履行正常交易程序的应急或特殊项目,必须经开发区、各街道,区各部委办局“零星工程交易管理领导小组”同意后,方可采用简易应急程序,先行施工,事后补办有关手续。二是细化工作规范,增强可操作性。通过汇编工程领域规范性文件等措施,强化从业人员法规、风险和自律意识。区零星工程交易管理领导小组汇编了《零星工程公开交易工作指导手册》,该手册不仅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等上位法和各级有关规范性文件,而且零星工程公开交易的流程图、风险防控图、工作职责、纪律准则、廉政警句和漫画一并辑入其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建立责任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督促建设单位就工程工期、质量、安全生产等要求和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承诺书。对工程相关责任人通过责任分解、逐级签订责任书等形式,把监督责任落实到人,贯穿工程建设每个环节。中标单位签订建设合同的同时,与业主单位签订廉政合约,并交纳“廉政保证金”,确保每项工程都成为"廉政工程”。(钟清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