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纪检监察工作求实求效
北京市密云县纪检监察工作去年夺得了“三个第一”:查办案件工作全市考核第一,反腐倡廉群众满意度测评全市第一,区县政府绩效管理考核勤政廉政工作全市第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高兴地说:“密云县干部群众心气顺、干劲旺,各项考核一举进入先进行列。”
这“三个第一”是怎么来的呢?带着问题,记者一行日前走进密云,一探究竟。
创新机制换来涌泉奔流
记者见到宋连富时,他刚刚从不老屯镇纪委书记提拔为镇党委副书记。
为何得到提拔?原因之一是该镇纪检监察工作2012年度全县考核第一名。
“考核办法实行后,压力加大了。”宋连富说,他和同事们铆足了劲,不怕困难,不辞辛苦,查办案件数量比以前翻了番。
什么样的考核有如此大的威力?记者查阅去年出台的《密云县纪检监察干部综合评价办法》,发现考核主要是对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完成县纪委、监察局布置的重点工作及本单位中心工作情况、个人德能勤绩廉日常综合表现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为做好考核工作,密云县纪委、监察局为全县20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分别建立个人档案,采取日常工作全程记录的方法,将每名干部的日常表现记入档案,并予以量化考核,避免年终一次性考核以偏概全、以票取人。年终业务考核不直接考核干部个人业绩,而是考核一个纪检监察组织的整体工作业绩,其得分计入个人考评总分,以提升干部团队意识。
在县纪委、监察局对纪检监察组织和基层干部的日常表现进行考核打分的同时,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也对委局机关各室的工作思路、业务水平、工作业绩和服务态度进行打分,实现双向互评。此外,纪检监察干部还要接受本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普通干部及服务对象的考评。
记者了解到,这套考核办法是密云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张晓兰提议制定的。2009年底上任后,张晓兰通过调研发现,要克服“庸懒散”等现象,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奖励机制,并要建立评价和提拔干部的客观统一标准。
考核奖励机制实行后,密云县纪检监察系统干部调整力度空前:在全市范围内通过公开招考选拔了12名优秀年轻干部;从法院、检察院及审计、公安等部门选调了15名具有办案专长的业务骨干;14名工作积极性高、干事创业心强、考评成绩高的纪检监察干部受到提拔重用;4名纪检委员被提拔到乡镇纪委书记岗位;12名优秀乡镇纪委书记被调整到重要部门或重要岗位任职……
全员办案培育精兵强将
记者了解到,密云县纪委、监察局不断加大查办案件力度,2010年以来,每年立案40件以上,先后查处13名处级干部、30名科级干部,挽回经济损失1.18亿元。更可贵的是,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形成了全员办案的“密云模式”,并通过全员办案培养和锻炼了干部。
每逢大案要案,密云县纪委、监察局全员上阵,统一指挥,分工协作,打攻坚战、歼灭战,连续突破了一批疑难复杂案件。在调查县信访办原主任张建国一案时,由于举报线索不具体、涉案人员不配合,案件查办工作从一开始就遇到了重重困难。县纪委、监察局从机关抽调80%的人员,成立3个核心谈话组、2个外围谈话组、4个外调组以及材料组、审理组等共13个组,最终查清了张建国贪污受贿430余万元的违纪违法事实,同时还查出了窝案串案。
去年2月,某开发商通过煽动农民工上访等极端手段,向县政府索要开发成本1.21亿元,比预算成本高出7000万元。县政府要求县审计局对开发成本进行审核,但因开发商、评估公司、县土地储备中心均声称项目原始资料丢失,审计无法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决定由县纪委进行调查。
面对没有任何具体线索且程序复杂、专业性很强的土地开发案件,县纪委调查组制定了详细的调查方案,调阅了大量的文件资料,通过卫星地图比对拆迁前后地上物情况、深入农户实地查访,发现开发商虚列高压线迁移费985万元,虚构61份拆迁补偿协议,虚列拆迁补偿费6000余万元,案件突破口被迅速打开。
最终,县纪委调查组仅用两周时间就一举揭穿了开发商编造虚假成本、套取政府资金的骗局,查清了县土地储备中心主任及某村党支部书记与开发商权钱交易、收受贿赂865万元的事实,挽回经济损失7000万元,受到县委、县政府和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许。
拼搏奉献蔚然成风
在密云县纪检监察系统,讲奉献、比拼搏已蔚然成风。
去年上半年,在查办张建国案件的关键阶段,县纪委一位常委为了突破案件,9天9夜都没有回过家;办案组一名年轻干部为了不影响案件进度,悄悄推迟了婚期;另一名干部在案件调查点坚守了20多天,领导得知他已连续3天高烧不退,准备安排他回家休息,他却说:“这点病不算什么,我没事。”每次遇到大案要案,张晓兰必定在一线指挥,别人劝她回家休息,她却说:“反正回家也睡不着,在这里我还能随时掌握案件进度。”
面对腐败案件的多发、高发,只有快速高效,才能把握办案先机和警示教育的最佳时机。今年4月,县纪委、监察局严肃查处了檀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某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信息、为其子大操大办婚礼的问题,从接到举报到给予刘某党内警告处分和免职、全县通报的处理,只用了5天时间。
在密云,每办一起大案要案,县纪委、监察局都会同步摄制一部专题片、举办一次展览、召开一次警示教育大会、下发一个案件通报,要求基层党组织开展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鲜活的案情对党员干部产生了极大的触动。
靠实干赢人,靠业绩立身。密云县纪检监察干部明显感觉自己腰杆子硬了,自豪感强了。但在张晓兰看来,面对依然复杂、艰巨的反腐倡廉任务,责任感、使命感更强了。(记者 冯学会 通讯员 王红 锁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