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波密县:构建“四项机制”践行群众路线全面开展强农惠农纠风工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区、地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波密县纠风办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结合本县实际,积极构建“四项机制”,全面开展强农惠农纠风工作。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及惠民资金发放情况在全县10个乡镇85个村居及时、全面、规范、真实的公开,惠民政策知晓率在全县10个乡镇实现全覆盖,全面提高农牧民群众对中、区、地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率,进一步提升广大农牧民群众知党恩、感党恩的浓度。
明确责任,构建纵横联动机制。为加强工作指导,县纠风办下发《波密县2013年纠风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纠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等。各纠风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自觉将“强农惠农纠风工作”与本部门业务相结合,列为党风廉政建设、政风行风建设、部门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牵头单位结合本部门实际,及时制定本部门纠风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纠风领导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要求。部分乡镇及6个牵头单位都成立了“强农惠农纠风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人员、明确职责、理顺关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和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以点带面,构建政策公开机制。与纠风工作牵头单位自身建设相结合,明确各部门、乡镇以“强农惠农”政策及资金公开公示为重点,确定一个乡(镇)、村居开展强农惠农政策及资金公开公示试点建设。通过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构建惠民政策公开机制。一是强化政策公开的责任主体。以强农惠农、教育、卫生、林业、民政等涉及民生的中、区、地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为重点,明确农牧、卫生、民政、林业等主要涉农单位为强农惠农政策公开的责任主体,承担着向群众公开涉及本部门强农惠农政策的义务和职能。二是细 化强农惠农政策公开的内容。设立强农惠农政策公开专栏,加强对生态公益林补贴、家电下乡、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主要强农惠农政策进行公开,要求每一项强农惠农 政策都要公开补贴的范围、对象、标准、补贴方式、办理程序、政策依据、主管部门、实施时间等,同时,及时公开补贴资金兑现情况,实时公布各项补贴资金发放 领取兑现情况。三是创新强农惠农政策公开的形式。选择乡镇党务政务公开栏、村两委公开栏、村文化广场等明显位置、人群流动较多的地方设立“纠风惠民、服务群众”强农惠农政策公开栏,积极打造强农惠农纠风惠民阳光示范村。县纠风办结合强农惠农政策实施情况印发宣传资料800余份。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走进村居,宣传讲解强农惠农政策16场次。
履职尽责,构建资金监管机制。打造“纠风惠民、阳光监管”理 念,通过重点督查、随机抽查、实地查看等形式,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民生资金实行全程跟踪监督,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提升监督管理水平。逐步完善制 度规范,切实提高强农惠农资金的拨付率、兑现率和准确率,确保资金安全有效。探索强农惠农资金监察全程跟踪监督。县监察局对强农惠农资金的拨付、兑现进行 全程跟踪监督,目前,全县救灾救济、扶贫、农林水等强农惠农资金统一纳入监察局全程跟踪监督范围,对资金审批、拨付、兑现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
多措并举,构建群众参与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完善纠风信访、民主评议、网络举报、政风行风监督员等制度,积极构建群众参与机制。一是开展基层民主评议站所院活动。实现民主评议重心下移,重点评议县直相关服务部门和乡镇站所院,扩大评议对象范围,广泛征求乡镇、特别是村一级群众的意见建议。2013年,县纠风办统一组织对交管、消防、工商等6个部门和行业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发放测评表635份,收回593份,满意率达到96%。二是创新政风行风播报形式。创新播报形式,推行手机短信、电视、网络“三位一体”的播报新模式。三是完善政风行风监督员制度。目前,已建立县、乡镇两级政风行风监督员制度,全县共有监督员16人。在各乡镇公布举报途径,公布政风行风监督员的姓名和电话,收集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中群众意见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