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湾县“干部下沉一线”力促作风转变
新疆沙湾县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中,始终将“干部下沉一线”作为一项基础性、关健性工作抓实抓好,在选派729名干部组成272个工作队,长期驻村队(社区)开展工作的基础上,还通过“挂、联、育、践”等四种渠道和方式,让机关干部真正 “下得去”,切实把服务基层作为一种自觉行动。
开展“双向挂职”。根据个人专业和挂职工作需求,采取单位推荐、个人自荐、组织遴选的方式,从县直、乡镇机关后备干部中初选了82名政治坚强、作风务实、经验丰富的干部作为双向挂职对象,由组织部门按照“德才兼备”原则进行严格考察,按2:1比例审核确定 41名后备干部作为双向挂职人选,28名下派至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社区)、维稳重点整治村(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任期两年;13名科级干部上挂至地区委、办、局及辽宁省鞍山市,任期为一年。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向农村逐乡选派了15名科技助理和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村官,进一步丰富干部阅历、拓展干部视野,指导基层加强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造血功能,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深化“定点联系”。在全县推行实施“五个一”联系点的基础上,创新开展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617名县、科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县级领导每人联系10-15户各界群众,乡科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5—10户各界群众,全县干部结对联点率达95%以上。联系点县领导每月定期深入联系乡镇场的村队入户走访,做到较小的乡镇走访全部村队,中间的乡镇走访一半,较大的乡镇至少走访三分之一。同时,每月主动深入联系户走访不少于一次,整个活动期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少于七天,关注弱势群体冷暖疾苦,积极提供项目、信息、资金、培训等方面服务,扎实做好重点人员教育疏导和帮教转化,努力形成零距离联系指导工作、服务基层群众的强大合力。目前,共落实帮扶项目76个,向困难户送去慰问金、慰问品折合现金53.6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960余件。
实施“人才共育”。在农口部门探索实施“13”城乡人才共育项目,选派了100名专业技术干部实行人才联动模式,共育项目期限为1年。要求县直单位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分别联系一个基层站所、一名站所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一家农户,县直单位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分别联系 一个村队、一名农民技术员、一家农户,重点指导基层站所、村队开展工作,培育带动一批基层的专业技术骨干和农村致富带头户,通过城乡人才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人才共育。目前,100名农口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共联系了32个站所,68个村队、32名站所技术人员、68名农民技术员和100个农户,已开展农业生产、畜牧养殖、蔬菜林果等方面技术服务、共建活动248场次。
强化“实践锻炼”。将5月、7月分别作为“53311机制集中落实月”和“基层实践锻炼月”,组织各乡镇(场)和县直单位、部门的1000余名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大力宣传党的各项强农惠民政策,调研倾听群众意见诉求,帮助分析症结原因,因村施策制定方案,协调解决在农业生产、教育医疗、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的热难点问题264个;深化驻区单位与社区共驻共建机制,创新开展在职党员干部“美丽家园志愿奉献周”活动,全县89个驻区单位成立了157支志愿者服务队,集中开展为民服务活动67场次,2500余名在职党员采取单独领办或联手领办方式,帮扶社区困难群众149户,确保了党员干部工作在单位、活动在基层、奉献双岗位。
通过以上渠道,全县服务基层的干部人才数量明显增加,较去年增加1273人,同比提高32%。各级干部转作风、下基层,扶持民生项目、发展特色产业、解决群众困难,促进了基层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新疆沙湾县纪委宣教室 王江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