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东县:“四个抓”强化干部作风建设
近年来,广东省阳东县积极创新方式,以“四个抓”工作措施,切实强化干部作风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抓教育,提高本领锤炼作风。一是突出重点教育。结合每年7月“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借助阳江监狱、阳江县委旧址等教育基地,抓好全县党员干部的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积极创新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对全县党员干部进行培训,确保党员干部教育全覆盖。二是强化实践锻炼。选派党员干部到重大项目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农村基层去、到最艰苦和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经济发达地区去挂职锻炼等方式,促进党员干部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推动发展的本领。近年来,先后抽调120多名优秀干部参与全县重大项目建设等,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三是注重创新形式。以“请进来”的方式,积极邀请专家学者现场授课、开专题讲座,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水平;以“走出去”的方式,2011年和2012年,先后组织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镇委书记、镇长、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分批分期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延安大学等高校,进行集中脱产研修,增强了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创新社会管理能力。
抓服务,造福惠民改进作风。一是深入基层“上门服务”。从相关职能单位抽调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服务队伍,巡回为群众进行技术咨询服务,解决技术难题。并根据不同村、不同产业、不同人群的需要,分组深入田间地头,上门为群众服务。将“能人党员讲堂”、“圩日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养殖场,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土专家”,面对面、手把手传授技术,解决种养难题。二是结对帮扶“定点服务”。落实县领导班子成员基层联系点制度,每名县领导班子成员挂钩帮扶1—2个贫困村、社区或企业,联系l一2户农户,直接倾听群众心声。采取县、镇、村“三级联动”的方式,定点结对服务。三是建立制度“常态服务”。建立县、镇、村三级群众工作服务网络,开展便民服务,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实际问题。定期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千干下访周”活动,以及创建网上接访平台等,提高接访成效,解决实际困难。
抓监管,增强定力转变作风。一是抓好日常监管,筑牢“防火墙”。科学制订《阳东县镇和县属单位工作实绩考核及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办法》。适时就各单位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部署情况进行督查,及时掌握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和成效,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果断进行处理。二是实行重点监管,架设“警示线”。注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事前监督,确保整个选拔任用过程公开、公正、透明。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承诺书”和“服务对象监督卡”,把跟踪监督措施贯穿到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出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问责问效办法》,对“庸懒散”表现作出细化,强化问责监督。三是拓宽监管渠道,设立“高压线”。建立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分析研究干部选用情况和干部监督管理中的新情况及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加强社会公众监督,建立健全信访、电话、网络、短信“四位一体”监督体系。严格执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坚持落实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报告制度和三项谈话制度,抓好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
抓制度,为优化作风提供长效保障。一是建立健全学习机制。健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制订《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施意见》和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意见,推进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制度化。把党员干部学习效果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二是建立服务群众制度。建立落实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结对帮扶服务群众。健全便民服务体系,健全全县11个镇行政服务大厅,建立“村级代办员”制度,171个村(居、渔)委会和社区分别建立了便民代办点,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三是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大力推行竞争性选拔干部,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试行差额票决。健全干部约束机制,实行组织部长约谈,届中考察和审计,抓好干部责任追究,有效地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四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坚持完善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任前廉政谈话等监督机制,对群众反映存在作风问题的干部,适时进行诫勉谈话。通过信访举报、明查暗访和执纪办案等方式,对违纪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真正使党员干部知道风险、不敢冒险、力求保险。 (阳东县纪委 罗文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