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东县突出“三个字”扎实推进“廉洁乡村”建设
近年来,广东省阳东县结合开展“廉洁镇村”建设,以农村为重点,坚持预防和惩治并举,结合“教、防、惩”,扎实推进“廉洁乡村”建设,强化对农村党员干部监管,力促农村党风廉政深入发展。
突出“教”字,大力加强农村廉洁文化建设。该县坚持以教育为基础,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按照“一镇一特色”的总体规划,大力加强乡村廉洁文化宣传教育,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警钟”长鸣,逐步增强农村党员干部自我约束、廉洁履职和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提高群众民主监督意识。一是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在营造农村(社区)廉洁文化宣传教育氛围中,注意结合实际,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廉洁文化形象,如先后建成了东平镇“廉洁文化旅游大道”、北惯镇“廉洁清风园”、合山镇“廉洁文化绿道”、县城燕山湖活动广场“廉洁文化长廊”、塘坪镇禾石村委 会“廉洁文化活动广场”等等。同时,该县171个村(居)委会均成立了“廉政书屋”,并向村中党员群众开放,每年举办全县村“两委”干部廉洁履职培训班。2012年以来,接受教育的村“两委”干部达500多人次。二是拓展宣传教育平台。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廉政之窗”电视栏目,每月定期报道反腐倡廉工作动态;坚持每季度出版一期“纪检监察宣传专栏”,宣传党风廉政建设重大部署和举措;每年结合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举办反腐倡廉文艺汇演、廉政电影周、廉政书画比赛等活动;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电视网络,组织农村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近两年来,该县累计组织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90多次,接受教育近万人次。三是健全宣传教育基地。先后建立了阳江监狱警示教育基地、原阳江县委旧址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县委党校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廉洁教育重要阵地的作用。
突出“防”字,积极探索完善村务民主监督机制。为有效预防农村矛盾纠纷的发生,该县从完善监管机制着手,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村务民主化规范化建设。一是实施“廉政村官”工程。建立“三项议事规则”(即村党支部委员会议议事规则、村民委员会委员会议议事规则、 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和“六项民主管理制度”(即村民代表常任制、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任满或离任审计制度、廉政制度、学习制度),加强农村基 层民主政治建设,拓宽监管渠道,提高村务透明度。二是健全财务监管制度。实行村(居)委会财务委托财政会计中心代管制度,严格执行开支票据“三笔会签”制度(即由经手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及理财监督小组联合签名),严防集体资金挥霍浪费。三是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对全县171个村(居)委会的资源、资产、资金情况进行全面清查的基础上,造册登记跟踪管理,并在全县11个镇建立农村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行“阳光交易”,确保资源、资产保值增值,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突出“惩”字,始终保持惩治农村腐败高压态势。阳东农村党员占全县党员的48%,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该县对农村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始终保持“零容忍”,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一是找准“七寸”狠打。坚持以农村党员干部利用惠农政策和资产资源交易谋私、侵犯群众利益、违反财务管理制度和社会管理秩序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查办案件重点,凸显党委治腐决心。2010年以来,全县共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纪案件130宗,党纪处分134人,司法处理8人。二是整合力量快打。注重加强县纪委案件检查、信访、执法、派驻纪检组与镇纪委联合办案,加强协调指导,整合办案力量,加快案件突破,取得了较好成效。三是瞄准苗头专打。针对查办案件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会同财政、审计、农业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全面纠正违规违纪行为。2010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涉农专项治理5次。(阳东县纪委 罗文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