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探索“制度科技文化”预防腐败新模式
广东省广州市以制度为根本,以科技为支撑,以文化为核心,积极探索“制度科技文化”预防腐败新模式,着力打造廉洁广州品牌。
强化制度建设
规范权力运行。制定《广州市规范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工作总体方案》和3个配套文件,推动全市各单位依法清权、确权,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目前已完成第一、二阶段的职权清理,核准界定行政审批职权391项、行政处罚职权3740项;在市政府门户网站设置“规范行政权力公开运行”专栏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注重改革创新。制定廉政风险防控统一标准,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试点,探索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廉政风险的跟踪预防工作机制。开展“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和使用绩效评价工作,出台区(市)、市直单位和镇(街)“三公”经费公开指导范本,实现市、区(市)、镇(街)三级政府 “三公”经费全面公开,今年以来,“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9%。制定《广州市电子监察管理办法(试行)》,为电子监察手段的广泛运用奠定制度基础。制定《广州市小额建设工程交易管理办法》,实现小额工程集中阳光交易。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整合现有五类公共资源交易机构,成立统一的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定《广州市制度廉洁性评估暂行办法》,探索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
注重领域拓展。完善市属国有企业纪委书记轮岗交流制度,并配合开展公推遴选工作。建立农村基层干部诺廉、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平台建设。制定《推进社会领域防治腐败工作指导意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在非公有制企业防治腐败工作联系点建立政企联动服务机制的实施意见》等,建立社会领域预防腐败组织协调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全市125家市直属行业协会、商会中,已有55家建立廉洁从业委员会;全市有3446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实现了纪检组织和纪检工作双覆盖。
强化科技支撑
加强硬件建设。建立全市廉政风险智能防控中心,整合纪检监察系统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打造具有分析研判、预警提示、实时监察等功能的智能化管理平台。
强化系统监察。建设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对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出国(境)报告、信访举报等廉洁从政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和评估,对可能引发腐败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风险预警。建设廉政风险排查系统,建立起涵盖各区(市)纪委和市直机关59个单位3.77万人的廉政风险数据库。建设网络涉腐舆情监测系统,对境内外重要和常用的新闻媒体网站、博客、微博、BBS等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发现和排查廉情预警信息和案件线索。建设农村廉情预警防控系统,向基层群众提供包括信息发布、政务公开、干部评价、在线调查、举报投诉在内的各项廉情监测服务。
突出实时在线监督。建设综合电子监察系统,自动从执法单位业务系统获取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实现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的实时在线监督。目前,该系统已在8个单位试点,覆盖范围拓展至全市80%以上的行政处罚案件。截至今年9月底,共监察执法案件8.7万多宗,执法异常率下降21.56%,行政执法的廉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注重文化引领
大力实施廉洁文化引领工程,充分运用新闻发布会、官方微博、《廉洁广州导报》等宣传载体,提升廉洁广州建设的影响力。截至今年8月底,廉洁广州官方政务微博在新浪网、腾讯网发布微博信息5079条,粉丝数超过77万,在《2013年第一季度新浪政务微博报告》中,被评选为政务微博优秀案例;举办廉洁广州定期新闻发布会12场,累计接待境内外媒体记者350多人次。按照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原则,推进廉政文化“六进”工作,组织开展“廉洁广州2013年度人物”评选、廉洁动画创作大赛等活动,并成立廉洁使者队伍。其中,廉洁动画创作大赛群众投票数超过237.7万,廉洁使者队伍覆盖了全市12个区(市)。(穗纪宣 郑义)





































